1969年,耿飚意外发现中国援阿尔巴尼亚的大量化肥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任凭日晒

混沌于浮云 2025-11-24 19:51:09

1969年,耿飚意外发现中国援阿尔巴尼亚的大量化肥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任凭日晒雨淋失效;明明没有棉花却要求中国援建纺织厂,从中国进口棉花加工成布匹再返销中国牟利;并且阿方提出的军事项目数量远超其国防需求。 耿飚1909年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穷苦农民家,七岁就随父母逃荒到水口山,十三岁下矿井当童工,每天推车运矿石,手上磨出老茧,还常吸有毒气体。1922年他参加水口山工人罢工,很快就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党员,当上浏醴游击队队长,带着人打埋伏、抢枪支。1930年率队加入红军,从师参谋长干到红一军团一师参谋长,长征路上强渡乌江、攻娄山关、抢泸定桥,抗日时守陇东,解放战争指挥大西北作战。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点将把他调到外交部,先后驻瑞典、巴基斯坦、缅甸,成了有名的将军大使。 1969年中共九大他当选中央委员,九大刚散,周恩来5月6日晚找他谈话,说中央决定派他去阿尔巴尼亚,这是九大后第一个大使,重申对阿方针是加强团结、友好合作、增进友谊、并肩作战,让他赶紧走。耿飚从广州飞,经巴基斯坦转机,5月16日落地拉那,阿方副外长马利列去机场接。他一到岗,就开始到处跑调研,本以为是去巩固盟友,谁知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光景。 中国从1954年起给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军事援助加起来快90亿元人民币,阿国才200万人,人均4000多块,那时候中国老百姓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块。耿飚亲眼见到援助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平均每公顷地分400公斤化肥,比中国农民敢想的还多好几倍,可这些化肥就那么大袋大袋堆在田间地头和路边,任凭日晒雨淋,袋子破了白粉洒一地,吸了水结块,晒久了挥发失效,全成了废物。阿方明明自己一斤棉花都不产,却非要中国援建纺织厂,中国还得掏外汇从国外买棉花运过去,他们织成布做成衣服,又硬卖回中国赚差价。 军事项目更离谱,阿方要的坦克、火炮、飞机、装备数量多得吓人,堆在仓库里蒙灰,有些露天放着生锈,远远超出一个200万人口小国的国防实际需要。全国马路电线杆全用中国援助的优质钢管,纪念碑到处建,用掉中国大量水泥钢筋。耿飚算过账,中国当时自己都紧巴巴,黑白电视在北京上海都稀罕,农村根本见不着,阿方却张嘴就要每个农业社配电视。这些事加一块,让人没法不犯嘀咕:援助是国际主义,可也不能这么没底线地扔啊。 耿飚把看到的、算出的数据全记下来,整理成19页长报告,一条条列事实,一桩桩摆例子,直言建议中央重新考虑援助规模和方式。他没直接发国内,寄给了主管欧洲事务的乔冠华。乔冠华看完服气,马上转中央。毛泽东看了报告,当场夸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李先念后来见到耿飚,握手说你胆子真大,敢讲阿尔巴尼亚这些事,我早有意见但没机会说。周恩来也专门提了这事和毛泽东的评价。 这份报告直接捅破了窗户纸,中国开始意识到过去那种看立场不看实际、有求必应的援助方式走不通了。援助得量力而行,得看对方能不能用好,不能光养成依赖和浪费。耿飚1971年回国,后当中联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一直到2000年6月23日去世。他这封信,不光改了中阿关系,也给中国整个对外援助敲了警钟,让后来援助更务实。

0 阅读:0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