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执行完任务后,前往一位村长家中借宿,村长热情款待,

混沌于浮云 2025-11-25 18:50:47

1944年,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执行完任务后,前往一位村长家中借宿,村长热情款待,备下丰盛饭菜,可曹世范刚动筷子,就惊觉屋外已被百余敌军团团围住,而方才还殷勤招待的村长,此刻竟不知所踪。 曹世范出生于1924年5月,在山东省寿光县曹家辛庄一个贫困家庭长大。父亲靠放羊维持生计,母亲早逝,他从小经历乞讨生活。这种环境让他养成坚韧品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当地抗日活动兴起,许多青壮年加入队伍,这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1940年,16岁的曹世范加入八路军,被编入鲁中军区一团青年队。他身材瘦小,但训练中主动承担重任,如扛弹药或站岗。入伍后不久,他参与大柏山战斗,伏击日军小队,击毙3名日军,缴获3支步枪。这次表现让他调入一营三连担任战士。他在战斗中积累经验,逐步适应前线环境。 1941年,在一次攻打北阴村的战斗中,曹世范负责投掷手榴弹掩护队友。他拉开引信投向敌阵地,但敌军反击,一颗子弹击中左手掌,导致残疾。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左手无法完全恢复。部队建议他转后勤,但他选择留在前线,每天练习单手装弹射击,用残臂夹弹匣压子弹,反复训练直到手指起泡。经过几个月努力,他恢复射击准确率。1943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转入侦察队,升为副班长。侦察队任务多在敌占区,他携带驳壳枪执行情报搜集。一次任务中,他潜入村镇记录守卫换岗时间,带回敌布防图,帮助部队避开埋伏。他多次从巡逻队脱身,成为队里骨干。 曹世范在侦察队工作注重综合能力,单手缺陷通过技巧弥补。他靠经验在敌区完成任务全身而退。1944年夏天,他带新兵张成利去昌乐县南部搜集情报,一方面执行任务,另一方面培养新人。两人夜间行动,避开大道走山路,天亮前赶到于家岭村附近。这里距敌据点较远,村民多支持抗日。他们体力耗尽,决定进村暂歇。村长接待他们,提供饭菜直到正午。这次事件源于伪军在华北地区频繁骚扰抗日根据地,意图切断补给线。日军从太平洋战场抽调兵力,导致侵华实力减弱,但残余势力加紧反扑。昌乐县南部伪军盘踞作乱,曹世范的任务针对此情况。 1944年,八路军侦察员曹世范执行完任务后,前往一位村长家中借宿,村长热情款待,备下丰盛饭菜,可曹世范刚动筷子,就惊觉屋外已被百余敌军团团围住,而方才还殷勤招待的村长,此刻竟不知所踪 曹世范坐下用餐时,听到院外密集脚步声,这是军队合围信号。他查看发现伪军包围,人数约180人。村长已不见踪影,显然通风报信。他冷静回应门外喊话,称自己人,推门瞬间射击击毙喊话者,随即关门后退。子弹射来,两人跳出后窗,发现村口重兵把守。他带张成利冲回村内,直奔机枪据点。伪军措手不及,他扔手榴弹炸掩体,夺机枪扫射追兵。张成利小腿中弹,行动困难,要求留下掩护。曹世范背着他躲进农家院,利用院墙打游击。敌人撞门,他们翻墙到隔壁,从侧翼还击。土墙、草垛、牲口棚成掩体,两人藏打拖延时间。 这场战斗持续六小时。伪军冲入院落,见弹壳不见人影;搜查粮仓,子弹从马棚射出。根据山东军区记录,曹世范带伤辗转12个院落,7次藏匿张成利又迂回接应。傍晚伪军露退意,一担心天黑增援,二被单手枪法震慑。两人剩60多发子弹。伪军撤离,他们趁夜逃脱。这次事件让曹世范赢得单手英雄称号。军区号召学习他的经验,如借土墙弹孔观察敌情,用水缸回声判断位置。他21岁升任排长,实现前线愿望。村长行为反映敌伪渗透农村,伪军利用当地人情报来源,增加抗日难度。 曹世范的战术在军区推广,强调利用地形优势。伪军在昌乐活动频繁,盘踞据点骚扰根据地。事件后,部队加强警惕,避免类似陷阱。曹世范继续执行任务,保持单手操作熟练。1945年5月,在昌乐县杏山子攻打敌据点时,他率队推进,指挥战士炸毁铁丝网,射击击中多名守敌。敌投手榴弹,一颗落在队友附近,他扑上前压住,爆炸致重伤,腹部腿部碎裂。战友抬他后撤,他仍握武器试图射击。医疗队抢救,但伤势过重,缺少设备,他于6月23日牺牲,年21岁。 部队整理遗物,发现驳壳枪枪柄刻3道痕,记录早期缴获步枪战绩。鲁中军区将杏山子改名世范山,树碑建冢纪念。遗骨迁入寿光烈士陵园,碑文刻表彰文字。他的事迹在山东军区传播,激励战士坚持作战。抗日战争进入尾声,八路军在华北扩大根据地,伪军势力渐弱。曹世范的贡献反映普通战士作用,许多类似英雄在基层发挥力量。军区文件记录他的战术细节,供后人参考。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