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一外地女子自驾游,到达当地以后,将车停在了收费停车场。一个多小时后,来取车时发现停车费居然高达30元,也就是每小时要15元。这让女子差点没惊掉下巴,女子表示:在老家停车费每小时绝超不过2元,竟然是老家的十多倍。网友:别大惊小怪了好吗?是没去过大城市吧?
·案件·:闪电新闻·
小尤在工作不忙之余,就出去旅游,一般情况下,她都选择自驾游,走走停停的方便,还能欣赏沿途的风景。
事发当天,小尤驾车来到杭州,她准备先找个停车场,把车停好,再出去吃点美食,顺便在四处逛逛一逛。
很快,小尤找到了附近的停车场,把爱车停放好以后,就按计划行事。
大概两个小时左右,小尤又回到了停车场取车,准备出发下一站。
可是当她把车开到出口处时,却意外发现,收费口处写着收费30元,计算下来每小时就是15元。
她不敢相信,因为在她的老家停车场平均每小时收费大概只有1元—2元。
高出老家10倍的收费,让小尤大跌眼镜。
据了解,小尤驾驶的是一辆车牌号为鲁K开头的汽车,具体所在城市,网上没有公布。
那么,我们从法律的角度来认定一下此事。
1、消费者应该有知情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就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本案中,停车场应该出示提示牌,让车主有知情权,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在该停车场停车。
当车主在寻找合适的停车场时,他们期望的是透明、公正的交易条件。
如果停车场未能提供明确的提示,车主的知情权便受到了限制,进而可能导致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这种决定往往伴随着风险和不满。
从长远看,这不仅损害了车主的利益,也影响了停车场自身的声誉和长期发展。
因此,停车场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仅要设置清晰、醒目的提示牌,确保每位车主都能轻易获取到关键信息,还要经常检查提示牌的状态,确保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停车环境。
停车场的提示牌虽小,但它所承载的信息对于车主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关乎到个人的权益,更体现了一个市场对法规的尊重和对消费者的负责态度。
2,如果遇到收费不合理的停车场,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6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停车场作为一个提供服务的场所,应当遵循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原则。
当收费标准与市场普遍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或者出现模糊收费、不透明的情况时,这便是对消费者权益的直接侵犯。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仅有权拒绝支付不合理的费用,更有责任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3、小尤以家乡的收费标准和杭州的收费标准对比,也是不客观的。
《价格法》第7条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8条规定,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 本案中,小尤仅凭家乡与杭州的收费标准进行简单的对比,忽略了背后复杂的经济和法律因素。
这样的对比不仅可能存在主观偏见,还可能对经营者和消费者造成误导。
在评价一个地区的收费标准是否合理时,应当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应当与杭州当地的市场价格做对比,而不能与其它城市做比较。
15元/小时的价格,在杭州当地应该属于正常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