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朝鲜战场上,张桃芳靠着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把对方一击毙命! 张桃芳1931年出生在江苏兴化农村家庭,那地方靠水田过日子。他小时候赶上日军入侵,就加入当地儿童抗日团体,当上团长,管着五百多名小孩,主要负责站岗和传情报。抗日战争结束,他留在地方帮忙,维持秩序,帮大人干些杂活。1951年3月,他报名入伍,分配到24军72师214团。新兵训练在简易营地进行,他学了两个月射击,用的是三八式步枪,每天练习拉栓瞄准,打靶时子弹击中木板的声音让他熟悉枪感。 1952年9月,他随部队进朝鲜,驻扎元山。那边地形多山,秋季树叶掉落。他到战场后,连队搞射击比赛,他用莫辛纳甘步枪,三发子弹全脱靶,零环成绩。连长批评他,让他去炊事班帮忙。他反思枪型不同,三八式枪管长,准头好,莫辛纳甘短,散布大,不适应就容易失误。他开始加紧练枪,班长带他到前沿学测距,用眼睛睁闭估距离,没望远镜就靠视力判断。 他在手臂绑沙袋,增加持枪稳度,白天晚上都练。战友吕长青回忆,他夜里瞄马灯练习。向老兵请教技巧,两个星期集训后,团长考核,他五发子弹打下四只鸟。这让他从新兵变成有基础的射击手,明白勤奋能弥补起步晚的缺点。 1953年1月,张桃芳驻守上甘岭597.9高地,那里是黄继光牺牲地,位置易暴露,敌炮火密集。气温零下三十多度,坑道里不能生火。他用莫辛纳甘步枪,只带铁瞄准具,在阵地修五个连通狙击位,便于转移。初夏一天,他去三号狙击台,敌机枪子弹扫来,他滚进坑道。判断对方用重机枪,经验老道。 他用枪杆挑钢盔露坑道引诱,敌没上当。他前移,敌又扫射,他向左侧倒下假装中弹。敌继续射左侧,他从右侧观察,见两挺机枪扫其他方向,那是诱饵。他搜索山坡,在两块巨石间发现敌狙击手,距离六百米,风从左来。他瞄准扣扳机,敌也转向射击。他子弹先中敌头部,敌弹擦过他脸,土崩到眼。他比对手快零点几秒,结束对决。 他撤回坑道,检查帽子弹孔和袖子撕裂,没受伤。敌机枪停顿。这件事显示狙击靠速度和冷静,零点几秒决定胜负。他枪法在志愿军传开,也让敌方畏惧。 张桃芳32天用442发子弹击毙214敌,创志愿军单兵纪录。军长皮定均派参谋验证,他当场击毙三敌,得皮靴。后来加击三敌,总数符团号。美军怕他,不敢出营。上甘岭战役后,志愿军缴获罐头,里面粪便,美军说压力大。 1953年,他获志愿军特等功、二级英雄,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停战后,部队留朝重建,他参与修路。1954年,选入空军第五航校,成首批歼击机飞行员,安全飞行上千小时。 他在空军22师服役,驾歼击机任务。后来转地空导弹部队,操作设备,至副团职。1985年6月退休。2007年10月,他病逝,享年76岁。墓碑刻他喜欢的话:痛苦如此持久,像蜗牛充满耐心地移动;快乐如此短暂,像兔子的尾巴掠过秋天的草原。
抗战中,日军重兵包围大清河,聂荣臻急设前指应对。不料,前指司令朱占魁却不在乎:“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