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惊,俄罗斯部署在乌克兰的士兵数量达到了惊人的70万,但更惊人的是,乌军士兵人数更多,泽连斯基声称达到了90万。 泽连斯基说乌军都集中在一块才让俄军占了便宜,可真要是把这 90 万兵力拉成 "钢铁洪流" 往前冲,恐怕前线的枪都不够分 —— 这仗打的哪是人数仗,分明是国力与后勤的综合较量。 先看这条让乌军头疼的战线,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今年 6 月就喊过,光是波克罗夫斯克一个方向的战线就有 1200 公里,每天得应付至少 50 次战斗。 这还没算上后来又拉长的 70 公里,等于把 90 万人摊开在差不多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上,平均每公里防线还站不满一个连。 俄军就精得多,攥着 11.1 万兵力在波克罗夫斯克搞重点突破,活生生在局部打出了兵力优势。就像两个人打架,你把力气撒在全身防拳头,对方攥紧拳头专打你软肋,自然是处处被动。 更要命的是这 90 万乌军里掺了多少 "水分",乌前总检察长卢岑科说自冲突以来乌军已有 50 万人伤亡,再加上跑出去的 630 万难民,乌克兰现在全国人口也就 2500 万左右。等于每 5 个乌克兰人里就有 1 个要么在前线流血,要么在国外避难。 剩下的 90 万兵力里,一大半是刚训练 8 周就拉上前线的动员兵,这些人拿着步枪蹲战壕还行,真要玩坦克、操作防空导弹根本摸不着门道。俄军那边虽然也有义务兵,但主力是签了合同的职业军人,光凭这点,乌军就得用两三个新兵才能顶一个俄军老兵的战斗力。 武器装备更是让乌军的人数优势成了笑话,乌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算过,一条战线至少得 60 架战机掩护,泽连斯基更是喊着要 120 架 F-16 才能夺回制空权。可直到现在,西方承诺的战机才刚送来几架,飞行员还在北约基地里练模拟器。 地面装备更惨,北约今年凑了 15 亿美元军援,听起来不少,但分摊到 90 万部队头上,平均每人能分到的武器还买不了半辆装甲车。俄军就不一样了,靠着战时经济输血,2024 年光土地就抢了 4500 平方公里,用炮弹优势硬生生抵消了乌军的人数优势。 后勤这块更是被双方当成了主战场在绞杀,乌军击沉俄军最后一艘燃料渡轮时,用的可是宝贵的 "海王星" 反舰导弹,为的就是掐断克里米亚俄军的供油线。 可转头俄军就炸了苏梅州的铁路补给站,把乌军送往前线的坦克零件和弹药全给扬了。现在前线的乌军别说发起冲锋,有时候连一天三顿饭都得靠无人机空投。有士兵在社交媒体吐槽,他们连换弹匣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后面的补给车根本冲不过俄军的炮火封锁线。 兵员质量的差距更没法细算,乌军这 90 万里面,有多少是刚放下锄头就扛枪的农民?有多少是被强征入伍的大学生?这些人别说协同作战,能熟练操作步枪就谢天谢地了。 俄军虽然也有新兵,但合同兵比例高,打了三年硬仗下来,老兵带新兵的体系已经成熟。就像顿涅茨克的拉锯战,俄军一个老兵班就能依托工事挡住乌军一个动员连的进攻,这种战斗力差距,可不是靠人数能弥补的。 现在西方媒体也不得不承认,俄军在兵力和弹药上都占了优势。乌军的 90 万更像是个账面数字,除去后勤、防空、预备队,真正能扔到前线的战斗人员恐怕连一半都不到。 再碰上俄军这种 "火力优先" 的打法,乌军就算想集中兵力反扑,也得先问问前线有没有足够的炮弹和装甲车跟得上。 说到底,现代战争早就不是人海战术能搞定的。乌军缺的不只是人,更是能把 90 万兵力拧成拳头的装备、后勤和训练体系。 泽连斯基要是真把所有部队都集结起来发起冲锋,恐怕跑一半就得因为缺油停在半路,剩下的还得挨俄军的导弹轰炸。 这 90 万对 70 万的数字游戏,不过是把战争的残酷本质藏在了简单的加减法背后 —— 真正决定胜负的,从来都是谁的子弹更充足,谁的后勤更给力,谁的士兵更会打仗。
美国媒体:中国逐渐远离重型坦克舰队。100坦克的出现,美国媒体做了报道!认为
【16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