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每家出一个男人,他们开着卡车奔向祖国,再也没回来 1942 年的马来亚槟城码头,十几辆卡车排成歪歪扭扭的长队,车斗里堆着橡胶、药品,车头上贴着褪色的 “还我河山”。陈阿福摸了摸妻子塞的护身符,又看了眼人群里抱着孩子挥手的女人 —— 那是全码头所有华人的模样:每家都站着一个送别的亲人,每家只来送一个要回国的男人。 这些男人里,有开杂货铺的老板,有修船的匠人,还有刚成年的小伙子。平时他们忙着养家糊口,可报纸上登着祖国被日军糟蹋的消息,收音机里喊着 “救国” 的口号,没人能坐得住。凑钱买卡车、找物资,商量着走哪条路能躲开日军封锁,最后定下规矩:每家只出一个壮丁,既留着力气养家,又能凑够人手送物资。 卡车刚开出槟城没多久,就遇上了日军的巡逻艇。他们赶紧把车往密林里藏,几个人拿着猎枪躲在树后警戒。有个叫阿强的小伙子,第一次见日军的刺刀,手都在抖,却死死攥着枪没后退。后来绕了三天三夜,才从一条小海路绕过去,可同行的一辆卡车陷进了沼泽,车斗里的药品泡了水,两个男人为了抢搬物资,差点被沼泽吞没。 说起来真让人恨得牙痒痒,日军不光在祖国烧杀抢掠,在南洋也到处欺负华人,商店被砸,同胞被打骂,就是怕华人团结起来支援祖国。可他们越压迫,华人越拧成一股绳。这些开卡车的男人,明明知道此去可能再也见不到家人,明明知道路上全是危险,却没一个人打退堂鼓。车斗里的橡胶能做军鞋,药品能救伤员,他们的命,就是要用来把这些东西送到祖国前线。 后来没人知道这支队伍具体到了哪里,只听说有些卡车最终抵达了滇缅公路,有些永远消失在了途中。那些在码头送别的女人,每天都守在村口或码头,等着男人回来,可直到抗战胜利,也没等来熟悉的身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光宗耀祖了!”浙江杭州的吴钊回家那一刻,真的把无数人看破防了。她刚刚参加完盛大
【3评论】【4点赞】
戬一
在南洋的绝大部分是两广,福建人,他们有非常强的宗族观念。村村,姓姓有族谱。祖根在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