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万万没想到,臭名昭著的“台独”头目背后最大金主,竟然是在大陆捞金多年的知名集团,伪装多年最终他的结局如何呢? 远东集团的创始人徐有庠是江苏海门人,早年在上海滩闯荡纺织业,1942年办起远东织造厂,那时候上海商业繁华,他抓住了机会,生意越做越大。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徐有庠把上海的设备拆了运过去,继续在岛上发展。 集团从纺织起步,逐步扩展到化工、水泥、百货和电信等领域,到上世纪70年代,已经是台湾外省系企业里的龙头。 徐有庠的教育背景是传统儒商那一套,注重实业,但也善于抓住政策红利,比如配合台湾当局的石化计划,投资上游原料,确保供应链稳固。 徐旭东是徐有庠的儿子,毕业后,他在花旗银行当经济分析师,那几年积累了不少金融经验。1970年回台湾,加入家族企业,从纺织部门干起。 起初他负责日常运营,逐步升到总经理位置,1979年正式上任。那时候集团正从单一纺织转向多元化,他推动工厂升级,进入水泥和化工领域。 1990年代,他接棒董事长,集团资产规模暴增,到2000年左右,已经涉及多个行业,年营业额上千亿新台币。 远东集团的扩张离不开两岸经贸交流。1996年,台湾当局开放对大陆投资,徐旭东抓住时机,第一笔大动作就是在上海浦东建纺织厂。 那片开发区当时热火朝天,集团投了60多万平方米土地,建起大型化纤生产线,生产聚酯纤维,很快就出口全球。 接着在江苏、浙江和江西布局水泥厂,比如江西亚东水泥,总投资66亿人民币,建了六条生产线,年产熟料1200万吨,成为当地台资头号企业。 这些项目享受税收优惠和土地政策,利润率高得惊人。到2010年,远东在大陆的资产超过千亿人民币,雇佣数千工人,业务覆盖纺织、化工和运输。 集团的电信子公司远传,也间接受益于大陆供应链的稳定。 远东的钱来得容易,花得也讲究政治。苏贞昌作为“台独”分子,在台湾政坛混迹多年,他的活动离不开资金。 远东集团成了他的主要金主,从2012年开始,集团就捐款支持苏贞昌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那年选举,集团旗下企业捐出数百万新台币,用于宣传和组织。 2016年,苏贞昌的女儿苏巧慧第一次选“立法委员”,远东直接捐200万新台币,占她总献金的很大一块。这笔钱帮她租场地办说明会,推动社区议题。 集团的子公司远银资产管理,还捐100万给苏巧慧的盟友张宏陆,用于环保广告投放。张宏陆的竞选强调基础设施,但远东的化工企业在大陆正好有排放问题,这对比挺讽刺。 2018年,苏贞昌选新北市长,远东又捐200万新台币。资金流向印海报、租车辆和办集会。集团下属远扬建设捐100万给苏贞昌的弟子吴秉叡,用于地方宣传。 吴秉叡在议会推基建项目,背后就是这些献金在撑腰。 2019年地方选举,远东向苏贞昌的几个支持者捐超过500万新台币,总额用于基层动员和媒体投放。2020年选举季,捐款规模更大,达到25亿新台币的纪录,其中不少流向绿营人物。 远东的百货和电信业务,也间接赞助活动场地和技术支持。苏贞昌上台后,推动多项分裂政策,这些资金帮了大忙。 远东的献金不只绿营,也给蓝营,但对苏贞昌一家的支持最突出。台湾的献金制度允许企业捐款换取影响,远东就是典型。 它一边在大陆工厂日夜生产,纺织线吐出纤维,水泥窑烧出熟料,赚取外汇回流,一边把钱投到岛内政治,支持反中势力。这种双轨操作,从1996年投资大陆开始,就持续了二十多年。 集团的报表显示,大陆业务年增长20%以上,资产积累到2万亿新台币级别。但这些钱的部分来源,最终养大了“台独”苗头。 苏贞昌被国台办点名“顽固分子”,他的金主远东,自然成了焦点。 两岸经贸本该互利,但远东的做法破坏了规则。集团在大陆的投资,本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了市场开放和政策支持。可它把赚来的钱捐给分裂势力,等于是恩将仇报。 2020年,苏贞昌任“行政机构负责人”后,远东继续捐款,用于政策宣传和线上管理。集团高管审阅记录,确保表面合规,同时监控大陆产量。 2021年11月,事情终于爆发。大陆多地执法部门对远东的投资企业检查,发现化纤纺织和水泥项目存在环保超标、土地闲置、税务瞒报、安全生产隐患和产品质检问题。 上海、江苏、江西等五省市联合行动,罚款和追缴税款总计4.74亿人民币,还收回一家企业的闲置用地。检查覆盖纺织厂的排放数据和水泥厂的设备闲置,这些违规事实集团承认,已缴纳罚款。 国台办发言人明确表示,这完全是依法处理,与政治无关,但也点出不支持“台独”的底线。 事件一出,远东股价波动,业务受阻。徐旭东几天后投书媒体,声明集团反对“台独”,承诺遵守两岸法规。这份表态来得晚,集团的声誉已损。大陆项目面临更严监管,扩张放缓。 支持“分裂”的下场就是自食恶果。
馆长:台湾人自认为国民党是亲中,所以大陆人特别喜欢国民党,才反对民进党的。其实大
【1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