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特朗普竟然公开承认了! 9月20日,特朗普公开承认美国从俄乌冲突中获利,称乌克兰采购美制武器的费用由北约支付,美国未直接出资,自己虽不希望从战争赚钱,却确实盈利。 特朗普一句“美国没花一分钱却从俄乌冲突里赚钱”的公开表态,像一块石头投入国际舆论的湖面。 他直言不讳地说,乌克兰买美国武器的钱都是北约掏的,美国自己分文未出,虽然嘴上说着不希望靠战争赚钱,可实际盈利却一点不少。 这话听着实在,却藏着一套复杂的利益逻辑,尤其是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乌军售就达到470亿美元,占了全球军售近五分之一,这样的数字背后,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争生意”。 这场生意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让欧洲盟友乖乖掏钱。根据欧盟的报告,光是2025年上半年,欧盟国家给乌克兰的援助就超过120亿欧元,这些钱大多变成了美国武器的订单。 德国为了给乌克兰搞“爱国者”防空系统,一下子就花了32亿美元,而美国雷神公司光靠供应零件就拿走了其中18%的利润。 而这些投入并没有给欧洲带来多少安全感,反而让欧元区经济增速跌到了0.5%的五年低点。 法国有议员就直言,欧洲正在为一场自己说了不算的战争买单,可波兰这样的国家却还在紧跟美国脚步,总统纳伏罗茨基靠着特朗普支持上台后,不断游说欧洲加大军援,这种内部的分歧让欧洲更难摆脱美国的“赚钱套路”。 普通欧洲民众的感受更直接。这两年能源价格涨了又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可政府却把大笔钱花在远在乌克兰的战场上。 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欧洲人对这种“无限制援乌”感到不满,极右翼势力趁机在法国、德国等地壮大,他们批评欧盟跟着美国瞎花钱,让欧洲成了“账单接盘侠”。 这种不满情绪正在改变欧洲的政治风向,也让美国这套“盟友买单”的模式越来越难维持,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持续为战争掏钱总会有扛不住的一天。 美国能把这场生意做起来,离不开国内军工企业的“给力支持”。现在美国前五大军工巨头拿走了美军68%的订单,几乎形成了垄断。 就拿雷神公司来说,去年因为虚报成本被罚了9.5亿美元,可就算这样,美军还是离不开它,因为它是“爱国者”导弹核心部件的唯一供应商。 这种不得不依赖的局面,让这些企业有恃无恐,与其花心思搞创新,不如在现有武器上小修小补就能赚大钱。 比如F-35战机升级一下软件,就敢要几十亿美元的订单;B-21轰炸机项目预算超支了32%,交付时间一推再推,可生意照样做。 这种模式下,对乌克兰的军售就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反正成本能转嫁给欧洲,利润却能自己揣腰包。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些军工企业还通过控制核心技术,把欧洲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现在北约买的武器里,60%是美国造的,剩下40%就算不是美国生产,关键技术也捏在美国企业手里。 就像德国买的防空系统,看着是欧洲掏钱,可核心零件还得从美国买,后续维护、升级都得继续花钱。 这种技术依赖让欧洲很难摆脱美国的武器体系,只能一次次为美国的军售买单,形成了一个“买武器 - 更依赖 - 再买更多”的循环,而美国就靠这个循环稳稳地赚钱。 乌克兰这边的情况更糟。现在乌克兰欠的外债已经快到3500亿美元,比全国一年的GDP还多不少,未来三十年可能都得忙着还债。 泽连斯基还在不断要求援助,最近又提出每月要10亿美元军费,这些钱进来后,大部分又通过买美国武器流回了美国企业口袋,乌克兰自己只留下了越来越重的债务负担。 欧盟的研究报告就警告,就算战争现在停了,乌克兰重建也得几千亿美元,可现在这种“援助 - 买武器 - 欠更多债”的模式,只会让乌克兰越来越难翻身,最后可能变成一个靠欧洲输血、给美国送钱的“战争经济体”。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自己也不是铁板一块。五角大楼一边靠对乌军售赚钱,一边却在削减欧洲的装备维护预算,把钱往印太方向挪。 结果欧洲司令部想要120亿美元加强装备部署被驳回,只能看着装备妥善率下降。这种战略重心的摇摆,让美国在欧洲的盟友体系出现了裂痕。 盟友们买着美国的高价武器,却发现美国自己都在缩减对欧洲的投入,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批评这种做法,觉得欧洲被当成了“提款机”。 特朗普的这番承认,其实是把窗户纸捅破了。大家都知道战争背后有利益,可这么直白地说出来,还是让国际社会看清了美国这套“战争生意”的真面目。 自己不出钱,让盟友买单,靠垄断技术赚差价,最后把债务压力甩给别人。 这种模式短期看确实让美国赚了钱,可长期下去,盟友的不满、军工企业的创新惰性、还有乌克兰的债务陷阱,都是迟早要爆发的问题。 信息:特朗普自爆美国从俄乌冲突中获利:北约为乌克兰购买美制装备 2025-09-20 21:17·红星新闻
就在刚刚!特朗普公开承认了2025年9月20日,特朗普毫不避讳地公开承认
【31评论】【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