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华为宣布,正式启动! 2025年9月20日的华为全联接大会现场,一则重磅消息引发科技圈震动,华为正式启动“天工计划”,宣布将投入10亿元资金与资源支持鸿蒙AI生态创新。 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用“中国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的集体冲锋”来形容这场行动,而此时HarmonyOS 5终端设备数量已突破1700万台,为这场冲锋搭建好了坚实的用户基础。 “天工计划”的核心并非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一套完整的开发者赋能体系。这笔钱将转化为开发者最需要的实际支持,包括免费的算力资源、现成的开发工具包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 对于校园开发者和大学生来说,这意味着即使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也能借助鸿蒙提供的1500PFLOPS开源社区算力,轻松开展AI模型训练。 华为云同步升级的开发者空间已经集成了全套AI开发工具,提供180小时免费云开发环境和每周200万次模型调用额度,这些实实在在的支持正在让更多普通人有机会参与到技术创新中来。 鸿蒙AI的独特优势正在改变传统开发模式。不同于其他系统需要额外搭建AI框架,鸿蒙从底层就融入了原生AI能力,开发者不需要从零开始编写代码。 比如开发一个旅游攻略应用,只需通过简单的意图注册,就能让应用响应“查北京旅游攻略”这样的自然语言指令,系统会自动完成语义理解、功能调用和页面展示的全流程。 这种“搭积木”式的开发方式,让一款智能应用的开发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并且鸿蒙的分布式架构让应用能轻松在手机、平板、智慧屏等不同设备间流转,开发者不用为不同终端单独适配,大大降低了创新成本。 这些技术优势正在各行各业转化为实际价值。在北京的银行网点,科蓝软件的智能机器人“小蓝”搭载鸿蒙系统后,不仅能快速识别客户需求,还能联动网点里的自助设备、智慧大屏协同工作。 客户说一句“取号转账”,机器人就会自动完成叫号、信息核对和设备调度,整个过程比原来节省近三分钟。 这种效率提升背后,是鸿蒙端侧AI毫秒级的响应速度在支撑,所有数据处理都在本地完成,既保证了隐私安全,又避免了网络延迟带来的卡顿。 在更贴近民生的水利领域,大禹节水基于鸿蒙开发的智能水表已经在多个城市落地。 这些水表能实时监测用水数据,通过鸿蒙的物联网模组将信息同步到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能掌握千家万户的用水情况,发现异常能立刻上门检修。 这些设备还能根据历史数据预测用水高峰,帮助水厂提前调配资源。这种从“被动维修”到“主动服务”的转变,正是鸿蒙技术深入生活细节的生动体现。 支撑这一切的是华为持续加码的生态投入。除了“天工计划”的10亿元,华为计划每年投入150亿元用于生态发展,组建15000人的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这种投入不是简单的资金堆砌,而是形成了“技术提供 - 开发者创新 - 行业落地”的正向循环。 目前华为云全球开发者规模已超过850万,合作伙伴达到5万家,庞大的生态网络让技术创新能快速找到应用场景。 华为常务董事汪涛提出的“四个坚定”战略,明确了开源开放、人才培养、全球合作和战略投入的发展方向,显示出华为从技术提供者向生态构建者的角色转变。 有意思的是,这种生态模式正在吸引更多跨界玩家加入。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开始基于鸿蒙开发智能设备,教育机构则利用鸿蒙的AI能力开发个性化学习工具。 一位参与鸿蒙生态建设的开发者表示,最打动他的是鸿蒙提供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套完整的创新方法论,让小团队也能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种普惠性的技术支持,正在让创新不再是大企业的专属。 从终端设备数量的突破到行业应用的落地,再到开发者生态的繁荣,鸿蒙正在完成从技术概念到产业实践的跨越。 “天工计划”的启动标志着这场生态建设进入了更精细的阶段,资金和资源将精准流向最需要的创新环节。 当技术门槛不断降低,当更多人能参与到创新中来,科技产业的集体冲锋才真正有了底气。 信息: 华为宣布,正式启动! 2025-09-21 14:53·每日经济新闻
这就是华为越来越受人尊敬的原因。
【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