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分子黄捷,曾为“港独”筹物资其家人在厦门赚钱现在怎么样了?   台湾地区

波览历史 2025-09-21 21:46:12

台独分子黄捷,曾为“港独”筹物资 其家人在厦门赚钱 现在怎么样了?   台湾地区政治人物黄捷因其争议言行屡次成为舆论焦点。这位曾被网友称为“白眼女神”的高雄市议员,一方面被指支持“港独”活动,另一方面其家族被曝与大陆有经济往来。   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模式,不仅引发岛内舆论批评,也让人质疑其政治操守的真实性。   2021年高雄市“城中城”大楼火灾导致46人死亡,在高雄市议会全体起立为罹难者默哀时,唯独黄捷坐在位置上滑手机,引发各界挞伐。   黄捷辩称自己当时是在“处理发文和陈情”,但这一解释被众多网友批评为“狡辩”和“鬼扯”。    更引人注目的是黄捷与“港独”活动的关联。据公开报道,黄捷曾公开为香港黑暴分子筹集物资并提供支持,这种干涉他地区事务的行为与其标榜的“民主价值”形成鲜明对比。   黄捷出生于1993年1月,曾是“台独”政党“时代力量”成员,后退出该党,2018年当选高雄市议员。   黄捷的政治立场与其家族的经济行为呈现出明显矛盾。根据国台办2025年6月的新闻发布会,黄捷被点名批评为“一边在大陆赚钱一边支持台独分裂活动”的典型代表。     这种模式与台湾远东集团案例相似。2021年11月,台湾远东集团因旗下企业存在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被大陆执法部门依法处罚约4.74亿元人民币。   国台办明确表示:“我们绝不允许支持‘台独’、破坏两岸关系的人在大陆赚钱,干‘吃饭砸锅’的事。”     黄捷及其关联人的行为模式与上述案例类似,体现了某些“台独”政治人物的投机性:一方面为了政治私利煽动“反中”情绪,另一方面又不忘从大陆经济圈中获取利益。   黄捷的政治行为多次引发民意反弹。2024年7月,“格美”台风肆虐高雄期间,黄捷被曝人不在台湾,引发舆论批评。   她起初试图隐瞒,发文称“我们团队从早到晚都在地方奔波”,但被发现在境外。最终她不得不道歉,承认“人不在岛内”,但却不忘拉扯国民党民意代表柯志恩,称柯志恩也不在台湾。     这种遇事推诿、转移焦点的做法引发甚至同为民代的蓝营人士批评。   国民党高雄青工总会副总会长张永杰痛批黄捷“劣根性不改”,并指出:“柯志恩因公无法返台,但办公室主任曹桓荣亲自到灾区关心,不像黄捷嘴巴说团队关心却是偷照片来假装演戏。”   大陆方面对“台独”分子及其关联方的政策界线日益清晰。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2025年6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我们决不允许有人一边在大陆赚钱,一边支持‘台独’分裂活动。”     这一政策在远东集团案例中得到充分体现。大陆执法部门在2021年对远东集团在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四川5省市的投资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存在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并依法予以处罚。     大陆对台政策始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但对于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也划出了明确红线。   国台办强调:“我们欢迎支持广大台胞台企来大陆投资发展,将继续依法保障台胞台企的合法权益,但绝不允许支持‘台独’、破坏两岸关系的人在大陆赚钱。”   黄捷的政治处境也反映了“台独”势力的尴尬现实。一方面,他们需要靠煽动对抗情绪来巩固基本盘;另一方面,他们又难以完全割舍与大陆的经济联系。这种矛盾在黄捷及其关联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黄捷的政治经历来看,她曾因罢免案面临政治危机。2021年2月6日,黄捷的罢免案举行投票,但未获通过。民进党方面当时全力“保捷”,甚至蔡英文也下令力挺黄捷,使“罢免黄捷案”激化为蓝绿两党的对决。     然而,即使有民进党的支持,黄捷的政治前景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其争议言行和“吃饭砸锅”的行为模式,不仅引发两岸同胞的反感,也让人对其政治诚信产生质疑。   黄捷的案例提供了一个观察台湾地区某些政治人物的窗口:他们往往以“民主”“自由”为名,行政治投机之实。   一方面煽动两岸对立,另一方面又不忘从两岸交流中谋利。这种双重标准的行为模式,不仅损害两岸关系,最终也会被民众看清其真实面目。     随着大陆对台政策越来越清晰明确,类似黄捷这样的“吃饭砸锅”行为将越来越难以得逞。   两岸关系的未来在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任何背离这一原则的政治操弄终将难以持续。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