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死,就不要发动战争!多家美国媒体呼吁中国:一旦中美战争不可避免,呼吁中国

阿皮历史库 2025-10-16 11:03:03

如果不想死,就不要发动战争!多家美国媒体呼吁中国:一旦中美战争不可避免,呼吁中国不要打击美国军人,不要攻击美国本土。     不难发现,过去美国在海外战争中很少遭到本土打击,这让它形成了一种心理优势。     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本土相对安稳;二战虽然太平洋战场吃了珍珠港一记重拳,但那是八十多年前的事了。     如今,美国军界越来越清楚,大国之间的战争不会是单纯的前线对垒,信息网络、电力基础设施、金融系统都是潜在的打击目标,这种威胁是双向的,美国也无法保证自己百分百不受波及。     所以,美国媒体在呼吁“希望中国不要攻击美军和本土”的时候,其实是在给国内公众打心理预防针,同时试图制造一种道德高地——就算开打,也要按他们设定的“规则”来。     美媒的这种呼吁也不是新鲜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之间在核武器问题上签署过多项限制协议,其核心就是避免直接打击对方本土和政治中枢,比如限制战略武器数量、控制导弹部署范围。     这种做法一方面是出于平衡核威慑,另一方面也是各方都清楚,一旦触发本土打击,战争就会全面失控。     今天的情况类似,只不过武器技术和作战手段已经远远超过冷战时期,网络战、卫星干扰、无人系统这些东西都能在第一时间让对方的某些核心设施失效,不打本土在技术上已经很难保证,除非双方在冲突前就达成明确而可信的约束。     美国媒体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这种呼吁呢?结合近期的国际热点可以发现,这背后有几层原因。     第一,美国内部在乌克兰局势上投入巨大,但结果并不理想,北约与俄罗斯的博弈已经让欧洲的安全形势复杂化,美国其实担心再出现一个类似的耗战场景,甚至牵扯到自己本土安全。     第二,中美之间的军事接触点在增多,南海、台海地区的摩擦新闻频频出现,美国航母和军机在相关区域的活动更高频,这种密度意味发生意外的概率在提高。     第三,美国国内政治正处于分裂状态,任何重大的安全风险都会被炒作成政治攻击的素材,媒体和政界都有动力提前塑造舆论,为可能的争端设立心理框架。     不过说实话,中国并没有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美媒的“不要打击我军和本土”更多是一种对可能发生的冲突的自我担忧,而这种担忧的根源,其实在于他们知道一旦真走到那一步,没有人能保证冲突在低烈度范围内收尾。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美国本土安全的战略防线并不像公众印象那么牢固了。     虽然美国拥有强大的防空体系、导弹预警系统和网络安全能力,但近年来多次发生过网络入侵、能源系统故障、跨州电力中断的事件,其中不少都被怀疑与外部攻击或黑客渗透有关。     这些事件让美国媒体意识到,战争不仅是枪炮和导弹,在信息时代,本土的能源、交通、通信、金融都是易受冲击的环节。     于是他们提出对中方的这种呼吁,看似是劝说,实则是自我暴露了担忧和不安。     美国如果真想避免战争,就应该在行为上减少对中国核心利益的冲击,而不是单方面呼吁对方“手下留情”,因为国际关系的规则从来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设定的。     尊重别国利益、降低战略对抗,才是避免战争的根本途径,任何建立在对方妥协的幻想之上的呼吁,最终都只是自我安慰。

0 阅读:3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