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 75岁那年,杨

承影简史 2025-10-22 16:58:17

杨振宁将清华薪资,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看到金额,才知道多伟大 75 岁那年,杨先生从美国回到清华,接下了筹建高等研究中心的活儿,他自己说这是 “这辈子最后一件值得做的事情”。 那会儿咱们国家的基础研究正缺人缺钱,他二话不说就把清华给的工资全交了出去,成立基金会专门招揽人才、建学科。 要知道,那可是世纪之交的工资,对普通人来说不是小数目,可杨先生眼睛都不眨就捐了,自己压根没留着养老用。 不光工资,他还把在美国的房产卖了,拿出个人积蓄,甚至专门跑到美国注册基金会,在香港找资源,前前后后不光自己捐了 100 万美元现金,还帮着募集到 1500 多万美元。 这钱可不是拿去盖楼撑场面,全用在了刀刃上 —— 把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先生请来全职回国,拉来密码学专家王小云院士,还有林家翘这些顶尖学者,都是靠这些钱和杨先生的面子才成的事。 有人可能觉得,捐钱嘛,有钱人名流常做,但杨先生不一样,他是把整个人都扑了进去。82 岁的时候,他还主动给清华大一 200 多个新生讲 “大学物理”,每周两次课,每次俩 45 分钟,课间 5 分钟休息还在给学生答疑。 那会儿他可是拿过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放别人身上早就颐养天年了,他倒好,站在讲台上给刚入学的孩子打基础,连别的高校老师都挤着看直播学他讲课。 这哪是光捐钱?他是把自己的时间、名气、学识全 “捐” 给了中国的教育。 后来他又干了不少实在事,2015 年干脆放弃美国国籍,重新变回中国国籍,就想踏踏实实当中国的科学家。 2021 年还把自己珍藏了一辈子的 2000 多件宝贝 —— 图书、手稿、影像资料、艺术品,全无偿给了清华,建了个 “杨振宁资料室”,让后辈能直接看到他的研究痕迹。 95 岁之前,他每天早上都去清华的科学馆查资料、跟年轻人聊学术,那地方还是他父亲当年办公的地方,这份传承真的太戳人了。 可能有人没概念,100 万美元现金加美国房产加全部工资,再加上募集的 1500 多万美元,搁当年能办多少事? 要知道,那会儿引进一个顶尖学者,不光要给科研经费,还得解决实验室、团队这些问题,杨先生募集的钱,直接帮清华在理论物理、密码学这些关键领域搭起了国际一流的架子,现在咱们国家在这些领域能有成绩,跟他当年砸的钱、费的劲分不开。 而且他办这事从不含糊,引进谁、钱怎么花,就一个标准:对学术发展有没有用,从来不搞虚的,不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头衔帽子。 最难得的是,杨先生做这些不是为了名声,他回国后给自己的家起名 “归根居”,还写了诗说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明摆着就是想给中国的年轻人铺路。 他是拿过顶级诺贝尔奖的人,物理学界都公认他的贡献是诺贝尔奖里的头等,可他没拿着这些光环去享受,反而把能捐的都捐了,能做的都做了。 对比那些攥着钱舍不得花、或者捐点钱就大张旗鼓宣传的人,杨先生这种悄无声息把身家性命都投给国家科研的,才叫真伟大。 现在好多人总说 “家国情怀”,杨先生就是实实在在的例子,他不是嘴上说说,是真把自己的一切都跟国家的科研事业绑在了一起。 工资捐了,积蓄捐了,房产捐了,连晚年的时间精力都全扑上去,甚至放弃国外的一切回到故土。 他捐的那些钱,可能数字上不如某些富豪的捐赠,但这是一个科学家能拿出来的全部,而且每一分都用在了最该用的地方 —— 培养中国自己的人才,搞中国自己的尖端研究。 直到他百岁前后,还在关心清华的学科发展,跟后辈交流学术,这种把一辈子都献给科学、献给国家的人,哪是用 “捐了多少钱” 能衡量的? 但光是看他捐出去的工资、积蓄、房产,还有拉来的上千万美元,就知道他从来没把个人得失放在眼里,心里装的全是中国的科研未来。 这样的人,才配叫真正的大师,真正的国之脊梁,他的伟大,不光在学术上,更在这份毫无保留的赤子之心上。

0 阅读:0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