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

史之春 2025-10-23 21:44:23

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税,而是全球营业额的总税收…   印度这操作可太不地道了,明摆着是先把人家骗过来,再关门抢钱。   当初印度为了拉苹果过来,那真是下了不少“诱饵”。前几年莫迪政府搞了个“生产挂钩激励计划”,说白了就是给工厂发现金奖励,只要企业在印度扩大生产,就能拿到政府补贴。为了让苹果把iPad生产线也搬过去,印度还特意把激励政策提高了不少,差不多相当于多给了十几亿人民币的好处,就差拍着胸脯保证“来了肯定赚”。   苹果当时也有自己的心思,一方面想躲开一些贸易摩擦的麻烦,另一方面印度市场确实在涨,一年能卖近90亿美元的货,中产阶级也越来越多,想着在这儿建厂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抢市场,于是就动心了,陆续把8条产线搬了过去,连富士康都跟着投了几十亿美元建工厂。可印度这边的承诺,转头就打了折扣,说好的230亿美元扶持资金,实际给出去的连8%都不到,好多企业等着补贴活命,结果根本拿不到钱。   其实这招“先哄进来再宰”,印度早就用熟了,根本不是第一次干。就说去年,德国大众在印度的工厂突然收到14亿美元的税单,说他们进口零件避税,可大众明明是按照印度2011年批准的方式做的,现在突然就不认账了,连零件都被海关扣了,工厂差点停摆。   还有韩国起亚汽车,也被追着补1.7亿美元的税。更早之前,英国沃达丰公司因为一笔收购,被印度要20亿美元的税,官司打了十几年才了结;连小米都有过账户被冻结的事儿。这些企业都是冲着印度给的优惠政策去的,结果钱投下去了,印度就拿着旧法律或者突然变规矩,伸手要钱,简直是“关门抢钱”的套路。   那印度为啥非要干这种砸招牌的事儿呢?说到底还是手头紧,又想撑面子。他们本来想靠制造业翻身,喊着要让制造业占经济的25%,结果搞了4年扶持计划,不仅没涨,反而从15.4%降到了14.3%,目标完成率连一半都不到。承诺给企业的补贴发不出来,财政窟窿越来越大,就只能盯着外资企业“薅羊毛”。   而且印度本土的车企这些年起来了,心里也想把外资企业挤走,借着税收的由头,正好能给本土企业铺路。这种做法看着能捞点快钱,其实就是饮鸩止渴,可印度现在似乎也顾不上长远了,先把眼前的钱拿到手再说。   最让人纳闷的是,印度就不怕苹果一气之下撤走吗?还真不怕,因为它算准了苹果走不了。苹果在印度已经砸了几十亿美元建了5家工厂,现在每五部iPhone里就有一部是印度造的,要是撤了,这些钱就全打了水漂,损失太大。而且印度市场太诱人了,虽然现在只占苹果全球生意的一小部分,但增长特别快,iPhone在这儿还是身份的象征,苹果舍不得放弃这个未来的大市场。   更关键的是,就算苹果想走,短时间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地方,印度再差,也是能承接这么大产能的少数国家之一。所以印度才敢这么有恃无恐,料定苹果只能捏着鼻子认栽,最多就是派人过来商量,不敢真的撕破脸。   说来说去,印度这操作看似精明,其实是把自己的路走窄了。本来想靠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结果政策不兑现就算了,还反过来抢钱,久而久之,谁还敢去投资?   现在苹果已经在找印度官员谈改税法了,但印度还在犹豫,既想要苹果的投资,又不想放弃到手的税款。可再这么折腾下去,就算苹果这次忍了,其他企业肯定会躲得远远的,所谓的“印度制造”,恐怕最后只会变成一场空。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