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变脸”比脱裤子还快! 中美吉隆坡刚谈妥,美国又变脸,美财长通告全球,将继续针对中国 10月26日吉隆坡会谈结束,美方代表就宣称达成“初步共识”,还说11月1日的100%加税已撤下,可转头就放话,出口管制半分不变。 这种话术太熟悉了,会谈聊了关税、稀土、船舶收费等议题,我方明确表态美方“立场强硬”,中方“护利坚定”,嘴上的共识,更像缓兵之计。 更耐人寻味的是,会谈前几天,美方刚依据301条款对中国海事领域加征费用,世贸早裁定301关税违法,他们却变本加厉。 美方的算盘打得精,一边要中国买美国大豆——谈判后中方新增870万吨采购,一边在半导体领域继续卡脖子,32家中国企业仍被管制。 这次吉隆坡的会谈,聊的议题可不少,从关税壁垒到稀土资源,再到船舶制造领域的收费问题,几乎涵盖了中美经贸摩擦的几个核心痛点。 会谈的气氛,从透露出的信息来看,远没有那么和谐。我方代表的态度很明确,面对美方的无理要求,中国的立场是“护利坚定”,寸步不让。 而美方呢,依旧是那副“立场强硬”的派头,不肯在核心利益上做出实质性让步。所谓的“初步共识”,听起来更像是为了避免场面彻底破裂而找的一个台阶下,一种典型的缓兵之计。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套路,我们实在太过熟悉了。 更让人玩味的是,就在这次会谈前几天,美方刚刚挥舞起“301条款”的大棒,宣布对中国在海事、物流和航空航天领域进一步加征费用。 这操作就很有意思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早就明确裁定,依据“301条款”单方面加征关税是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 可美国似乎根本没把国际规则放在眼里,不仅不纠正,反而变本加厉,在谈判前先给你一记下马威,试图用极限施压的方式来换取谈判桌上的优势。这种做法,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一种霸权式的通知。 华盛顿的算盘,打得确实精明。他们一边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毫不留情的围堵,试图用半导体技术卡住中国的脖子,目前仍有32家中国企业被牢牢地列在实体清单上,涉及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等前沿领域。 但另一边,他们又离不开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强大的制造能力。这不,谈判刚结束,中方就宣布新增采购870万吨美国大豆。 这笔订单,对美国农业州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也完美诠释了美方“既要又要”的复杂心态。 他们需要中国的商品来稳定国内通胀,需要中国的市场来消化他们的农产品,但他们又极度恐惧中国的技术崛起会动摇其全球霸主的地位。 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其实背后是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美国正在试图对华关系进行一种“精准管理”。 在那些他们认为自己依然占据优势的低端产业链和消费品领域,他们希望维持甚至扩大贸易,以获取经济利益。但在决定未来国运的高科技领域,他们则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打压和封锁,企图延缓中国的发展步伐。 吉隆坡的“共识”和华盛顿的“变脸”,正是这种双轨策略的集中体现。撤回一项极端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100%关税,是为了展现“谈判诚意”,安抚国内外的温和派;而坚守出口管制,则是其战略底色的真实暴露。 这场外交大戏,表面上是握手言和,底下却是暗流涌动。美国这种一边递胡萝卜一边挥舞大棒的做法,究竟是高明的战略布局,还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 长远来看,这种反复无常的信任消耗,最终会把中美关系引向何方?这盘棋,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得多。对于美国的这套组合拳,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