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

史鉴奇谈 2025-10-29 17:17:10

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做出了选择,不论是在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都不会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起,反对美国的霸权了,印度在多边组织里的姿态,从来都带着强烈的投机色彩。   要知道,过去印度还总打着“不结盟运动继承者”的旗号,在国际舞台上摆出一副中立调停的姿态。   可现在再看,印度在多边组织里的表现,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强烈的投机味儿,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来。   就拿金砖国家扩员这事来说,去年金砖国家决定吸收阿根廷、埃及这些新成员,本来是发展中国家抱团壮大的好机会。   莫迪政府却在背后打小算盘,表面上支持扩员,暗地里却跟美国眉来眼去,生怕得罪了这个“全球老大”。   美国那边刚表态希望印度在金砖里“发挥建设性作用”,印度就立刻放缓了推动金砖国家本币结算的步伐。   要知道,本币结算可是削弱美元霸权的关键一步,多少发展中国家都盼着这事能尽快落地。   可印度倒好,转头就跟美国达成了多项经贸合作,还主动提出要加强两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供应链联动。   这种前后不一的操作,把投机两个字写得明明白白。   再看上合组织,以前印度还会借着这个平台,跟俄罗斯、中国一起探讨如何应对西方制裁。   可今年上合组织峰会期间,莫迪在发言里只字不提反对美国霸权,反而大谈特谈“全球治理改革”,还暗戳戳地表示要加强上合组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话合作”。   这种态度转变,跟美国近期对印度的“示好”分不开。   美国不仅宣布要向印度出售先进的无人机,还承诺会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莫迪政府显然是把这些“好处”看在了眼里,才在多边组织里悄悄改变了立场。   其实印度的投机心态早有苗头,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2020年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的时候,印度先是跟着美国一起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想趁机抢占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可没过多久,印度发现自己的纺织、医药等行业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又悄悄放宽了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   这种反复无常的操作,早就让其他发展中国家看清楚了印度的真实面目。   还有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印度的表现更是把投机色彩拉满。   一方面,印度顶着美国的压力,继续从俄罗斯大量进口低价石油,还把进口的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再出口到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另一方面,印度又不敢彻底得罪美国,不仅没有公开反对西方对俄制裁,还多次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甚至悄悄向美国出售了一批军事装备的零部件。   这种两边讨好的做法,看似得了便宜,实则让印度在发展中国家阵营里的信誉大打折扣。   莫迪政府之所以这么做,说到底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印度一直把成为“全球超级大国”当成目标,既想借助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又想靠着美国等西方国家获得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可这种“两边押注”的策略,往往会顾此失彼。   就像这次在金砖和上合组织里的表态,印度虽然暂时得到了美国的一些好处,却失去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信任。   巴西总统卢拉在金砖峰会上就公开表示,希望印度能“坚定地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不要被西方的短期利益所诱惑。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在上合组织会议后私下表示,印度的立场转变“让人感到遗憾”。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对印度的“示好”也并非真心实意。   美国之所以拉拢印度,主要是想把印度打造成“遏制中国的棋子”,并不是真的想帮印度实现发展目标。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愿意跟印度合作,看重的是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的潜力,以及它曾经反对霸权主义的立场。   现在印度在多边组织里放弃了反对美国霸权的立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对印度保持距离。   在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当印度提出要获得更多发达国家资金支持时,以往经常支持印度的巴西、南非等国,这次却选择了沉默。   如果印度因为讨好美国而失去了中国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国内的很多行业都将面临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就像印度的光伏产业,超过80%的原材料都来自中国,如果因为外交立场问题导致原材料供应中断,整个行业都可能陷入停滞。   莫迪政府显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潜在的风险,只看到了眼前的短期利益。   从长远来看,印度这种在多边组织里的投机姿态,不仅会让它失去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还可能被美国当成“弃子”。   毕竟美国的外交政策向来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一旦印度失去了“遏制中国”的价值,美国很可能会立刻翻脸不认人。   到时候印度就会陷入“两边不讨好”的尴尬境地,这对印度实现“超级大国”的目标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