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的特种部队部署到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之后,乌军总参谋部又把第80独立空降突击旅的一个营派往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该旅之前因在苏梅州损失惨重而进行重组,但还没有休整就被派去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 此外,乌军总参谋部还准备向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派遣大批外国雇佣兵。 乌克兰这波往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调兵遣将,真是有点急眼了的感觉。先是把国防部情报总局的特种部队填了进去,紧接着,乌军总参谋部又把第80独立空降突击旅的一个营也紧急调往了这个火药桶。 这个旅之前在苏梅州被打得够呛,部队损失惨重,好不容易撤下来重组,人员和装备都还没补齐,休整更是谈不上,就又被火急火燎地塞进了波克罗夫斯克这个“绞肉机”。这明显是拆东墙补西墙,可见乌军手头能用的机动兵力已经非常吃紧了。 波克罗夫斯克这地方可不是一般的城镇,它号称整个顿巴斯地区的交通咽喉,一大堆铁路公路都在这儿交汇。 俄军要是彻底拿下这里,就等于在乌军东部的防御体系上撕开一个大口子,直接威胁到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这些乌军核心据点。 也正因为如此,俄军对这里是志在必得,投入的兵力可不是小数目,光是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就集结了高达11万名士兵,攻势一波接一波。 战场态势对乌克兰方面来说非常不乐观,俄军正采用渗透战术,不断向市区内部投入精锐的轻装突击队。这些俄军士兵穿着反热成像斗篷,带着小型无人机和电子干扰设备,像幽灵一样趁着夜色摸进城区,专挑乌军防线的漏洞钻。 现在的波克罗夫斯克市区,尤其是连接五条铁路干线的火车站周边,已经变成了血腥的巷战战场,每一栋建筑都在反复争夺。 乌军士兵的状况极其糟糕,他们的补给线被俄军的FPV无人机和远程炮火死死掐住,弹药和粮食送不上去,伤员也很难后送。 有前线军官透露,城内守军平均存活时间还不到96小时,不少部队已经和指挥部失联好几周了,传达命令都得靠摩托车冒险穿越火线。 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被匆忙投入战场的第80空突旅那个营,处境可想而知。这支部队还没从上一场恶战的损失中缓过劲来,新兵可能刚学会打枪,就又得面对俄军精锐部队的猛攻。 把他们派上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填线”行为,指望用他们的牺牲来迟滞俄军的推进,为后方组织更坚固的防御或者等待西方援助的重装备到达争取时间。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下了死命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个战略要地。光靠这些疲敝之师肯定不够,乌军总参谋部还在盘算着另一张牌——大批的外国雇佣兵。 按照乌克兰政府公布的数据,据说已经有超过两万名外国人申请加入所谓的“外籍军团”,这些人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籍的就有三千多人。 不过,这些外国志愿者的成分很复杂,真正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只是少数,很多家伙缺乏实战经验,甚至就是抱着各种奇怪想法来的“战地观光客”。 有人可能以为自己是来当教官的,结果到了才发现乌克兰方面给的合同条件苛刻,每月工资才230美元,而且近乎是无限期合同,想反悔都难。 这样的雇佣兵队伍,其战斗意志和实战效能到底有多少,实在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俄方对于这些外国雇佣兵的态度更是强硬,明确表示他们不享受战俘待遇,抓住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眼下的波克罗夫斯克战场,天平正在加速向俄罗斯一方倾斜。俄军不仅控制了大约七成的城区,还每天都在稳步压缩对乌军的包围圈。 就连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亲临前线指挥所,给部队打气,不过倒是留下了“少死人,先劝降”的指令,随后俄军的劝降广播就开始在战场上回荡。 这种心理战似乎起了一些效果,尽管乌军以“停发家属补贴”来威慑,但还是出现了整排士兵打出白旗投降的情况,这些画面还被俄方实时直播出去,对乌军士气无疑是沉重打击。军事分析人士认为,波克罗夫斯克的战局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如果俄军在七到十天内完全占领这座城市,乌军在东部整个战线可能被迫后撤四十公里,整个顿巴斯的防御网络都有可能被切断,那对乌克兰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乌军现在所有的希望,似乎都寄托在即将到来的西方援助的重型装备上,但这些装备运抵并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时间,前线的部队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是个巨大的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