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条消息:清华大学聘用了翁帆,我觉得这个安排是合适的 这话简直是废话文学

豆莱说说 2025-10-31 11:40:27

看到一条消息:清华大学聘用了翁帆,我觉得这个安排是合适的 这话简直是废话文学,有实打实的本事撑着,哪有不合适的道理? 那些还拿"杨夫人"头衔说事儿的人,早该把偏见收一收了,学术圈认的是成果不是身份标签。 翁帆的学术底子从来不是靠关系堆的,从汕头大学英语本科,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硕士,再硬生生考上清华建筑系博士,这履历比不少"学术混子"干净扎实多了。 要知道清华建筑系博士招生向来苛刻,光有背景没真才实学,门都摸不着。 读博时她发表的《"初始原则"与约翰·索恩的建筑创作》等论文,光看题目就知道是深耕细作的成果,绝非泛泛而谈的空话。 更关键的是,她的学术贡献早就跳出了"助手"的范畴。 和杨振宁合著的《曙光集》《晨曦集》里,藏着她整理时融入的独到见解,两人合编的《对称与不对称》还拿了国家科学技术著作奖,这可不是挂个名就能蹭来的荣誉。 清华聘人向来只看真本事,法学院要国家级项目,环境学院重国际声誉,从来不会为了人情招闲人。 翁帆能站稳脚,靠的是博士学位打底,靠论文和著作攒资本。 她研究的西方建筑史和杨振宁的物理学八竿子打不着,显然是在开拓自己的学术领地,而非依附他人。 如今她的作为更让人没话说,把杨振宁30万字未公开演算纸捐给清华,从旧信封里翻出的70年代高温超导草稿,经中科院验证竟与诺贝尔奖获奖实验高度吻合,相关论文还登上了《物理review快报》。 五年内发表五篇物理领域论文,三篇跻身英文顶级期刊,这样的成果足够打烂"花瓶"论调。 那些等着看她"分钱跑路"的人彻底失望了,她以杨振宁前妻名义设500万奖学金,六卡车手稿藏书全捐清华,自己反倒扛起了学术传承的担子。 在清华给博士生上课,去香港评审奖学金,主持沙龙带博士后搞研究,把别墅改成开放档案室供人查阅手稿,每一件事都干得有声有色。 说到底,清华聘用翁帆哪里是"合适"这么简单,分明是基于实力的必然选择。 她的跨学科背景能衔接不同领域研究,她的学术积累能助力科学传承,这份价值远比"杨夫人"的头衔珍贵。 外界从质疑嘲讽到敬佩认可的转变,恰恰说明一个人的价值从不是别人嘴里说的,而是自己干出来的。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豆莱说说

豆莱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