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印度的表现来看,APEC两次拒绝印度加入是完全正确的。 印度就是个搅屎棍

易云的世界 2025-11-03 10:55:17

从现在印度的表现来看,APEC两次拒绝印度加入是完全正确的。 印度就是个搅屎棍,只要有印度加入的国际组织中,印度都会或多或少地在其中搞事情。 举例来说,印度作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光是在今年就耍了上合组织好几回。 2025年10月26日,APEC峰会刚落幕,印度媒体就急着炒作“印度被针对”。但翻开历史账本会发现,这个国家从1991年首次申请加入APEC被拒,到2025年仍在门外徘徊,根源根本不是什么“环太平洋地理限制”——看看印度在上合组织里的骚操作,就能明白APEC的拒绝有多明智。 今年6月青岛上合防长会上,印度防长辛格硬生生搅黄了联合声明签署。理由?他说声明没谴责克什米尔恐袭,但当其他国家提出要同时谴责巴基斯坦的恐怖活动时,印度又改口说“不能针对特定国家”。这种“既要又要”的流氓逻辑,让23个成员国代表集体无语。 更绝的是,印度在会前突然要求修改反恐合作条款,要把“跨境追捕”改成“需提前60天通知驻在国”,这哪是反恐?分明是给跨境武装分子开绿灯。 结果可想而知,声明没签成,印度代表团灰溜溜离场,巴基斯坦防长当场嘲讽:“某些人连基本规则都不懂,还谈什么大国担当?” 印度总拿“非环太平洋国家”当挡箭牌,但1997年俄罗斯加入APEC时,其远东海岸线不过区区3000公里,而印度南端的科摩林角离赤道只有800公里。 更绝的是智利和秘鲁这两个南美国家,明明离太平洋核心区十万八千里,照样在APEC里混得风生水起。 说白了,APEC拒绝印度是看透了它的“规则破坏者”本质。2023年印度想蹭RCEP快车,结果因为死活不肯降低汽车零件关税,最后直接退群。 当年中国刚加入APEC时,主动把平均关税从42%降到36%,而印度到2025年还维持在18.3%,某些电子产品关税甚至超过30%。这种“只进不出”的贸易保护主义,和APEC倡导的开放精神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印度在国内搞“印度制造”口号震天响,实际却是全球闻名的“外资坟场”。2025年特斯拉想进印度建厂,光是土地审批就等了27个月,最后马斯克一怒之下转投墨西哥。 反观越南,同样搞产业保护,但三星在越南的工厂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11个月。 印度在国际组织里的表现,活像赌桌上的“老千客”。2023年俄乌冲突期间,印度在G20峰会上高喊“和平解决”,转头就狂买俄罗斯打折原油,光是上半年就进口了8800万桶,比2022年全年还多。这种“嘴上反战,身体诚实”的操作,让西方国家集体破防。 在APEC内部,印度更是把“骑墙术”玩到了极致。2024年中美贸易战停火后,印度第一时间跳出来喊“第三条道路”,结果被新加坡外长当众揭穿:“印度去年对中美贸易顺差扩大了42%,这叫哪门子中立?” 更讽刺的是,印度加入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到2025年已经有6个国家退出谈判,只剩日本还在硬撑。 印度若真想融入国际社会,得先治好自己的“三高症”:关税高墙:把平均关税降到10%以下,别再让外资企业交“保护费”。 官僚顽疾:把企业注册时间从27天压缩到7天,学学新加坡的“极简审批”;战略投机:别再当“见人下菜碟”的变色龙,要么坚定站队多边主义,要么老实承认自己搞单边。 看看人家俄罗斯是怎么混的。1997年加入APEC时,俄罗斯远东GDP只占全国5%,现在通过APEC框架,能源出口到中日韩的占比提升到38%。 反观印度,坐拥13亿人口和7500公里海岸线,2025年对外贸易额才9600亿美元,不到中国的1/6。这差距,可比地理距离远多了。 印度在国际组织里的“搅局病”,其实有历史基因。当年莫卧儿帝国为了一己私利,在中亚和波斯搞“代理人战争”,结果被英国趁虚而入。 英国殖民时期,印度精英又沉迷于“东方主义”幻想,既想学西方科技,又放不下种姓制度的包袱。这种“精神分裂”延续至今——嘴上喊着“全球南方领袖”,实际连自家农民补贴都舍不得取消。 2025年印度农民起义再起,莫迪政府为了平息事态,偷偷向WTO申请“农业补贴豁免”,结果被揭穿后恼羞成怒,直接退出农业谈判。 这种“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操作,和当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自由贸易”口号下的鸦片倾销,简直如出一辙。 APEC的两次拒绝,看似残酷,实则是给印度最后的改过机会。如果莫迪政府还抱着“规则是用来破坏的”心态,那么印度注定只能在国际舞台的边缘徘徊。 毕竟,这个世界早已厌倦了“搅屎棍式”的玩家,现在需要的是真正能扛责任的伙伴。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