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网友被锁门外,在某平台看到26元上门开锁,他火速下单。师傅上门却称锁结构

茂彦学法 2025-11-04 21:59:27

杭州,一网友被锁门外,在某平台看到26元上门开锁,他火速下单。师傅上门却称锁结构复杂,只能强行换锁,网友情急之下同意。结算时清单让他傻眼:锁芯588元、把手288元、夜间费200元,合计1300元!26元变1300元,商家却称26元是白天纯上门服务费,不包含其他费用。网友不干了,直接平台投诉,却只要回了500元。 据悉,网友小林(化名)深夜到家,回到小区楼下掏钥匙时,却发现包翻了个底朝天也没见钥匙踪影。 小林这才想起钥匙落在家里了,要想进门,只能叫人开锁了。 寒风里冻得打哆嗦,他急着进屋取暖休息,赶紧打开手机在某平台搜“上门开锁”。 一眼就看到一家店标注“26元上门开锁”,价格直白又划算,他没多想就火速下单。 一会儿,开锁师傅就赶了过来。 师傅围着门锁看了两分钟,便摇起了头:你这锁是智能款,结构比普通锁复杂多了,没法无损开锁,强行开只会把锁体弄坏,后续更麻烦,只能换整套新锁。 小林一听就慌了,深夜里没别的办法,总不能在楼道蹲一夜,只能咬着牙同意换锁。 师傅手脚麻利地拆旧锁、装新锁,全程没提半句额外收费的事。 可等锁装好能进门了,师傅掏出账单的瞬间,小林直接傻了眼:锁芯588元、把手288元、夜间服务费200元,再加上其他杂项,合计竟然要1300元! 小林又气又懵:不是26元上门开锁吗?怎么翻了几十倍? 他当场提出质疑。 可师傅却理直气壮:你下单时没细看规则,现在锁都拆了换好了,这些都是实际产生的费用,得按清单结。 小林赶紧翻订单,才发现细则里果然藏着一行小字:26元纯白天上门服务费。 只是自己急着下单根本没注意。 可是这字也太小了吧,加上师傅来了也不报总价,否则自己也不会花冤枉钱。 小林也承认自己没提前问清价格有过错,但如此高的收费实在难以接受。 他心不甘情不愿付了钱,后面越想越气,在平台上投诉商家收费不合理。 本以为维权要拉锯很久,没想到隔天平台就传来消息:商家同意退还500元。 商家称,页面已明确提示26元仅为白天纯上门费用,不含开锁、换锁等项目,退500元是出于协商诚意,并非认可收费违规,剩余800元为锁具成本及夜间服务费。 小林事后将此事曝光,表示将吸取教训,一定要问清价格,一定要找到靠谱的商家。 那么,从法律角度看,该如何看待此事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消费欺诈需满足经营者主观故意、实施欺诈行为、消费者因错误认识交易。 商家标注“26元上门开锁”,却将关键的费用细则以小字形式藏于页面底部,未主动提示,存在主观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消费者小林在下单时,未仔细查看订单细则,没有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对此次纠纷的产生也存在一定的过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商家可以随意收取高额费用。 《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3条规定:明码标价要求经营者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依法公开标示价格等信息,且标示内容需真实、准确、完整、清晰 。 商家以“小字隐藏”方式规避核心价格说明,不属于“清晰公开标示”,本质是未通过合理方式履行明确告知义务,符合“利用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交易”的情形。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商家以极小字体标注“26元为白天纯上门服务费”,未主动、清晰提示换锁、夜间服务等核心费用,且开锁师傅上门后未提前告知总价,导致消费者无法知悉服务的完整费用构成,直接侵犯了该项知情权。 平台也应避免类似“低价引流,高价结算”的情况再次发生。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62
茂彦学法

茂彦学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