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突破记录,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迈入第36天“大关”! 今天是2025年11月5日,这场始于上月初的政治僵局已悄然刷新历史记录,将2018至2019年特朗普任内创下的35天停摆纪录甩在身后,且丝毫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 目前,民主党与共和党在联邦预算案上依旧僵持不下,双方陷入拉锯战。民主党方面强调需增加医疗保障与教育领域的资金投入,而共和党则坚持削减非国防开支并优先保障军费预算,彼此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为政治私利阻碍共识达成。 国会山的谈判桌上反复上演着提案被否、重启磋商的戏码,普通民众却在这场政治博弈中承受着实实在在的影响,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一日三餐都要吃不上了。 回溯上一次历史性停摆,2018年底至2019年初的35天里,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据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事后评估,那次停摆导致美国GDP永久性损失约110亿美元,约0.1%的经济增长付诸东流。 数十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上岗或居家待业,不少人只能依靠救济粮度日,国家公园系统关闭造成旅游业损失超5亿美元,签证与护照办理积压更是让无数家庭的出行计划泡汤。 如今停摆天数再创新高,其破坏力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已有超过80万联邦雇员处于停薪状态,华盛顿特区的部分联邦办公大楼因资金短缺缩减服务时间,国家气象局的灾害监测频次被迫降低,甚至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分安全检查也陷入停滞。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停摆持续,中小企业贷款审批、农场补贴发放等民生相关业务也开始出现梗阻,食品券计划的资金也已经耗干,民生保障将会断崖式的持续恶化下去,直到美国政府结束停摆。 而两党在预算问题上的僵持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此次突破纪录的停摆无疑暴露了美国政治体制的深层矛盾。相较于上一次停摆,此次双方在关键议题上的分歧更为尖锐,妥协空间进一步缩小。 外界普遍担忧,若僵局持续至本月底,将对即将到来的节假日消费旺季造成冲击,进而拖累全年经济走势,会有多少美国人过不去下一个“感恩节”难以想象。 只是不知这场政治闹剧收场时,美国政府是否有勇气公布一份完整的损失清单,让民众看清这场博弈的真实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