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重病,郭汝瑰前去探望:“你明知我是共产党,为什么不揭发我呢?”杜聿明闻言,苦笑一声:“我揭发了,但蒋介石不信啊!” 其实,早在淮海战役打响前,身为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就对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郭汝瑰每次拿出的作战计划,字面上看都周密详尽,堪称完美,可一旦投入实战,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纰漏,让部队陷入被动。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期间,黄维兵团奉命驰援徐州,这个看似合理的部署正是出自郭汝瑰之手,他在计划中刻意模糊了兵团行进路线的侧翼掩护安排,结果黄维兵团刚到双堆集就陷入解放军的重围,最终全军覆没。 而在更早的辽沈战役时,郭汝瑰的作战计划其实就已显露出“问题”。1948年9月,他制定的锦州作战方案中,要求廖耀湘兵团从沈阳西进驰援锦州,却未明确规定兵团与沈阳守军的协同联络机制,也未预留充足的后勤补给线路。 这直接导致廖耀湘兵团在西进途中行动迟缓,既没能及时支援锦州,又因退路被解放军切断,最终在辽西会战中被全歼。 到了1949年初,国民党军还试图依托长江天险构建防线,郭汝瑰负责制定江防部署计划。他在方案中故意将部分薄弱地段的兵力配置信息“遗漏”,同时夸大了一些次要防线的兵力强度,使得国军江防看似严密,实则存在多处致命缺口。 解放军正是掌握了这些关键信息,在渡江战役中顺利突破长江防线,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杜聿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是没想过揭发郭汝瑰,可国民党内部错综复杂的派系斗争,让他根本无从下手。 郭汝瑰是陈诚“土木系”的核心成员,深受陈诚器重,而杜聿明则隶属于胡宗南派系,两派在国民党内部积怨已久,争斗得如同水火。 杜聿明很清楚,如果直接向蒋介石告发郭汝瑰,非但未必能引起重视,反而可能被反咬一口,被扣上派系攻击的帽子,到时候自身都难保。 无奈之下,杜聿明只能旁敲侧击地向蒋介石表达过对郭汝瑰的怀疑,可蒋介石对陈诚一派向来信任有加,压根没把杜聿明的提醒放在心上。 后来淮海战役失利,杜聿明被俘,远在台湾的蒋介石还在一味指责他“自作主张毁了全局”,自始至终甚至到离世都没怀疑过郭汝瑰。 说起来也是,谁又能想到郭汝瑰1928年就加入我党了,又直到80年代才公开其真实身份,这份几十年默默的隐忍,又能有多少人坚持的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