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一大损失!”2000年,山东有一神童,短短的2天便念完小学,10岁那年参加高考,考出了566的高分,但他却只读了1年大学,就嫌弃太简单回家了,如此的奇人令人好奇之余,又感到十分质疑,究竟是觉得大学太简单,还是被打回原形了! 这个叫苏刘溢的泰安男孩,打小就带着“开挂”剧本。 三四岁认字算数,五岁自主阅读,七岁想直接跳级上五年级时,学校本想拒之门外,可试读三天才发现,小学课本对他来说跟漫画书没区别。 最终他用两天半学完所有小学课程,口头问答、笔试全满分,甚至轻松搞定六年级升学卷,直接踩着火箭升入初中。 初中三年的课程,他一年啃完,还顺手拿下山东省奥数一等奖。 8岁时同龄人在玩捉迷藏,他已经自学了十多种编程语言,自己建网站、开发同名全功能软件,文档浏览、听音乐样样在行,技能甩普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几条街。 更夸张的是,他还能跟高中物理老师聊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物理学家的趣事和成就了如指掌,活脱脱一个“行走的知识库”。 9岁自学高考内容,10岁裸考高考拿下566分,要知道这是备考仅一个月的成绩,即便没到山东理科重点线,对一个小学生年纪的孩子来说,已是惊掉下巴的奇迹。 南方科技大学当即抛来橄榄枝,给全额奖学金、每年一万生活费,定制培养方案、单人宿舍,把他当成宝贝疙瘩。 可谁也没想到,这份“特殊对待”没能留住他,入学不到一年,苏刘溢就打包回家,留下满网猜测。 说“嫌弃大学太简单”?听听就像笑话。 第一学期十门课挂了八门,课堂上坐不住、乱走动、做小动作,连集体授课的节奏都跟不上,这哪是嫌简单,分明是跟不上趟。 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学业,而是被拔苗助长的成长漏洞。 10岁的年纪,心智还停留在孩童阶段,却要跟大十几岁的同学同住一个校园,找不到共同话题是小事,生活自理能力跟不上、人际沟通摸不着门道才是硬伤。 同学再照顾,也填补不了年龄鸿沟;学校再包容,也没法把大学课堂改成幼儿园。 他或许能轻松攻克数理化难题,却搞不定集体生活的规则,能玩转复杂的编程语言,却不懂如何跟同龄人正常相处。 后来校方澄清“不是退学,是回家调整”,可苏刘溢再也没返校。 那些年他淡出公众视野,没有再考大学,没有进入名校深造,只是低调地在家自学。 直到2025年现状曝光,人们才发现,当年的“神童”没有陨落,只是褪去了光环,他成了深圳一家AI教育公司的技术顾问,用自己的经历开发儿童个性化学习系统,还会坦然分享当年的挫折。 他不是“打回原形”,而是在错误的时间走上了错误的赛道,最终用漫长的时间找回自己。 成长不是竞速赛,再好的天赋,也得配上合适的节奏和环境,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