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大家都知道炸毁北溪管道的原凶是谁了吧! 2025年10月,德国逮捕乌克兰

豆莱说说 2025-11-06 12:26:04

这下大家都知道炸毁北溪管道的原凶是谁了吧! 2025年10月,德国逮捕乌克兰籍嫌犯谢尔吉·K的消息,给北溪管道爆炸案画上了关键节点。 这场尘封三年的能源惨案,终于在确凿证据面前露出了真面目—— 军用级C4炸药残留、伪造的身份文件、精心规划的逃亡路线,所有线索都指向了这起并非孤立的蓄意破坏。 北溪管道可不是普通的能源通道,1号和2号合计年输气1100亿立方米,撑起了欧洲40%以上的俄气进口。 对德国来说,它是工业运转的血液、民生成本的压舱石;对俄罗斯而言,是对接欧洲市场的战略桥梁。 可就是这样关乎多国命脉的设施,却在2022年9月被人在波罗的海海底精准爆破,甲烷泄漏的卫星图像至今触目惊心。 当初爆炸发生后,德国、丹麦、瑞典三国联合调查,却偏偏把管道共同所有方俄罗斯排除在外。 所谓“主权与司法独立”的借口,根本经不起推敲,本质上就是一场心照不宣的政治遮掩。 直到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赫什爆料,直指美国海军在拜登政府授权下策划了这起袭击,白宫急着否认,却没人能解释为何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出口立刻翻倍,70%的份额都以天价卖给了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一边是德国每年砸90亿欧元援助乌克兰,又是送“豹2”坦克,又是建无人机生产线;另一边却是乌克兰公民涉嫌炸毁德国的能源命脉。 波兰随后逮捕的乌克兰潜水教练,更是坐实了行动的专业性,80至100米深的海底作业、多点同步引爆、规避北约监控,这些都不是“孤狼”能完成的操作,背后必然有国家层面的支持或默许。 波兰总理图斯克的表态更是耐人寻味,他不仅拒绝引渡嫌疑人,还直言“北溪-2不该被建造”,硬生生把恐怖袭击的焦点转移到管道本身。 这种颠倒黑白的言论,连匈牙利外长都忍不住怒斥其“为恐怖分子辩护”。 说到底,欧洲内部早就不是铁板一块,有的国家跟着美国起舞,有的则在能源危机和对乌援助中苦不堪言。 三年来,欧洲民众忍受着高价能源和经济紧缩,以为是在“捍卫民主”,到头来却发现,摧毁自己能源安全的可能正是自己全力援助的对象。 美国则坐收渔利,既割裂了俄欧能源联系,又让欧洲制造业被迫外流,还把廉价俄气的红利拱手让给了中国。 谢尔吉·K的供词无论如何,都已撕开了欧洲战略自主的遮羞布。 所谓的“价值观同盟”在现实利益面前不堪一击,司法独立也沦为地缘博弈的工具。 北溪管道的残骸还在海底,但它引爆的连锁反应远未结束—— 欧洲内部的裂痕、美欧之间的猜忌、俄乌关系的震荡,都在证明这场爆炸摧毁的不只是钢铁管道,还有欧洲曾经的安全幻想。

0 阅读:40
豆莱说说

豆莱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