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李立群早就喷过王家卫了,只是那时候没人信罢了。 当年他轻描淡写一句“《一代

豆莱说说 2025-11-07 18:26:36

原来李立群早就喷过王家卫了,只是那时候没人信罢了。 当年他轻描淡写一句“《一代宗师》酬劳太少我没去,王家卫根本不懂什么叫宗师”,在众人耳中不过是个老演员的酸话。 毕竟那时王家卫头顶“文艺之神”光环,墨镜一戴,谁都不爱。 可如今录音风波炸开,再回头看这句话,简直像一颗埋了多年的定时炸弹—— 原来最早看透皇帝没穿衣服的,竟是这个被笑“过气”的老戏骨。 李立群的吐槽之所以当年没人当真,是因为王家卫的“人设”太完美。 他是国际大奖常客,是能把梁朝伟逼到吃26碗面的“艺术偏执狂”,是能用抽帧镜头和画外音定义一代人文艺审美的“造梦者”。 可如今古二爆出的录音,却彻底撕碎了这层滤镜,人前夸唐嫣“汪小姐演得真好”,人后骂她“很装”。 表面尊游本昌是“老艺术家”,私下调侃“不是省油的灯”。 这种两面做派,哪还有半点艺术家的体面? 更讽刺的是王家卫的“控制术”,当年观众只觉得他让演员NG几十遍是“追求完美”,现在才恍然大悟:这哪是艺术坚持?分明是职场PUA的终极形态。 用大牌明星磨戏,不是因为新人不行,而是因为只有已成名的演员才经得起这种消耗,时间、声誉、机会成本,新人谁耗得起? 李立群当年拒绝低价片酬,何尝不是看穿了这种“用你的名气成就我的艺术,还不想给够钱”的算计? 王家卫能屹立神坛三十年,离不开一群人的“装睡”。 当年《摆渡人》口碑崩塌,半个娱乐圈排队转发“我喜欢”,表面是支持艺术,实则是人情社会的站队狂欢。 向太如今骂他“不受控”,可当年投资时难道不知道他拍戏又慢又烧钱? 说到底,大家早年捧他,是因为需要一杆“艺术大旗”来抬高行业逼格,哪怕这面旗背后是演员被剪光戏份、编剧被剽创意、投资人亏到肉疼。 而明星们忍气吞声,图的也不过是那顶“王家卫电影”的虚拟王冠。 张曼玉、梁朝伟确实因他封神,但更多人是赌一把“飞升”的机会。 可惜王家卫早已江郎才尽,近十年唯一爆款《繁花》,还被编剧控诉拖欠工资、霸占署名。 当艺术光环褪去,露出的竟是职场霸凌和性别歧视,当年那些沉默,如今看来何其讽刺。 李立群当年敢说真话,是因为他早已跳出“攀附大师”的名利场逻辑。 而今天大众的觉醒,本质上是对权威的反思,凭什么导演能对演员人格肆意点评? 凭什么“为艺术”就能合理化所有剥削? 但“祛魅”不等于全盘否定,王家卫对电影美学的贡献是实打实的,《重庆森林》的晃动都市、《花样年华》的旗袍韵致,确实开创了一种东方文艺片范式。 特别是当下年轻一代,早受够“霸总式导演”的PUA话术。 你要追求艺术?可以,但请先学会尊重人。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豆莱说说

豆莱说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