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美国一男子,借助45个氦气球和一把椅子,成功飞上了4000多米高空,正当他兴奋时,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你能想象吗?一个普通卡车司机,坐着一把草坪椅,绑上45个氦气球,竟然飞上了将近五千米的高空,还差点闯进洛杉矶国际机场的航线! 1982年夏天,美国加州的一处后院里,拉里·沃尔特斯正做着一个听起来像是疯子的决定,没有飞行执照,也没有航空知识,他只有一个梦想,飞上天空。 这个梦想萦绕在他心中很多年,最终他做了这个决定,他买来了45个军用气象气球,罐装氦气,一把109美元的草坪椅,还有一把气枪,这是用来在空中“打爆”气球慢慢下降的。 他甚至还伪造了某电视台的申请单,才把气球合法弄到手,听起来像是恶作剧,但他是认真的。 拉里的原计划,是让椅子缓缓升空,漂个几十米,让自己体验一下“飞行”的感觉,再慢慢放气降落,但实际操作中,他完全没控制住浮力。 就在他割断固定绳索的一瞬间,整套“装置”像火箭一样冲了上去,不是10米,是4876米。 四千多米是什么概念?民航飞机的高度差不多就在这个范围,他直接冲进了航线范围,还被几架飞机的飞行员报告“有不明飞行物”,那可是一把椅子! 在接近五千米的高空,气温骤降到零下15度,空气稀薄,他没有氧气瓶,也没有保暖装备,更糟糕的是,本来打算用来击破气球的气枪在升空过程中滑落,彻底断了他“可控降落”的念头。 他只能靠“减重”来降落,他开始往下扔东西,除了本人和飞行用的东西之外,其他的所有东西,无论是食物,还是自己的鞋,全部都成了被丢弃的对象。 在拉里手忙脚乱的操作下,他能感觉到自己不再上升了,寒冷的温度也在逐渐回温,但紧接着他就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下降速度越来越不稳定了,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降,他很可能会被摔死,这下他彻底慌了。 好在拉里的运气还算可以,尝试了许多办法之后,他总算是安稳的落了下来,虽然成为“飞行员”的梦想失败了,但他一下子成了“国家焦点”。 他的“飞天椅”被戏称为“草坪椅一号”,他本人也被叫作“草坪椅拉里”,那把椅子,最后竟然被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收藏,成了一段另类的航空历史。 他也登上了多个脱口秀节目,一夜成名,但风光背后是现实的撞击,他辞去了卡车工作,梦想成真后却感到空虚,和女友分了手,找不到新的人生方向。 1993年,他在加州森林中自杀,年仅44岁,那场飞行,成了他一生的巅峰,也几乎是他人生的终点。 很多人把拉里的经历当成笑谈,甚至激发了后来的影视创作灵感,比如皮克斯的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就借用了类似的设定,但拉里的故事,其实远比一场“空中喜剧”更复杂。 从监管角度来说,这次事件暴露了当时美国民航管理体系的漏洞,谁能想到,一个普通人能靠氦气球飞进国际机场的航道? 这起事件促使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加紧了对“非传统飞行器”的监管,明确划定了气球飞行的高度限制和申报义务。 从社会层面看,拉里的行为在当时激起了两极反应,有相当一部分人把他视为“平民英雄”,是挑战常规、用创意挑战极限的典型。 当然也有人指出,他的行为不仅危险,还可能造成严重的航空事故,完全不负责任。 这件危险的事情背后,不只是对飞行的执念,也是一种普通人对命运进行“反抗”的呐喊,他不是疯子,而是一个被现实拒之门外的梦想家,只是选择了最不现实的方式去兑现梦想。 拉里的故事让人笑,也让人叹息,他用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真能“飞起来”,却也用结局告诉我们,飞得高不等于飞得远。 他不是第一位梦想飞天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私人航空器越来越普及,“平民飞行”不再是幻想,但前提是:必须在规则之内,必须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他的疯狂,成为了航空法规改革的催化剂,也成为了大众如何看待“冒险与安全”之间平衡的现实教材。 拉里飞起来了,但他也摔下来了,不是摔在地上,而是摔在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缝隙里。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梦需要胆量,但更需要方向感,不然,飞得再高,也只是空中漂浮,终究要落地。 可如果没有他当年的那一飞,我们或许永远不会知道:一把椅子和45个气球,也能撬动整个航空管理体系的神经。 梦想可以DIY,但命运不能乱编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