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我们一直没上当!好笑的是,有个小国咬了鱼饵,承认比特币为法定货币,美西方急

顾议史实 2025-11-10 16:07:06

比特币我们一直没上当!好笑的是,有个小国咬了鱼饵,承认比特币为法定货币,美西方急疯了!这个小国就是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悄悄把“比特币是法定货币”的法律给改了,曾经它高调宣布全球首吃螃蟹,如今却灰头土脸地把锅端回了厨房。   更妙的是,这锅原本就不该它来背,从一开始,这场“比特币实验”就像是钓鱼佬扔下的诱饵,而萨尔瓦多,是那个咬钩后还以为自己捡到宝的小鱼。   2019年,一个叫“比特币海滩”的项目悄然在萨尔瓦多启动,听起来很浪漫,像是海边晒太阳顺便炒币赚钱。   但背后其实是一笔神秘的捐款,没人知道是谁出的手,到了2021年,总统布克尔正式宣布比特币成为法定货币,从此这个中美洲小国站上了全球财经头条。   比特币从提出到立法只用了短短三个月,全然没有经过广泛的公众讨论或专家评估,布克尔的算盘很好打:借助加密货币打破美元的垄断,吸引全球投资,降低海外侨民汇款成本,还能给没有银行账户的贫困人口开一条“数字金融便车”。   但现实呢?说白了,比特币不是救世主,是个技术门槛高、波动剧烈的投机工具,让它当法定货币,就像让过山车变公交车,想稳都难。   结果呢?70%以上的国民明确反对,90%的商户不愿接受比特币付款,民心没站在一起,政策怎么跑得动?   搞到最后,很多人领了政府送的30美元后,直接就提走了,根本没打算长期使用,政府想靠技术带金融创新,结果反而成了“负面教材”。   别忘了,萨尔瓦多用的是美元作为主流货币,本身就对美国高度依赖,而美国背后的国际货币组织(IMF)、世界银行这些老大哥,一看你玩比特币,立马警告:“不许乱搞!”     更别提这个国家本身财政就不乐观,还要花大把预算砸在比特币基础设施上,结果就是:一边借钱救经济,一边还烧钱搞试验,等于是拆东墙补西墙。   萨尔瓦多有个非常典型的问题:靠人不靠产,靠汇不靠税,2024年,侨汇占GDP的近四分之一,主要来自美国的打工族。   换句话说,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国外,一旦美国经济一感冒,萨尔瓦多就会打喷嚏;   国内缺乏真正的工业基础,年轻人看不到希望,想的都是“怎么移民”。   萨尔瓦多不像越南那样能靠制造业腾飞,也不像墨西哥有北美自贸区的“订单红利”,它的出口主要是咖啡、蔗糖、纺织品这类低附加值产品,还有少量的电子组件,但技术含量不高。   这种模式意味着,萨尔瓦多很容易被取代,抗风险能力差,而且赚的都是辛苦钱,留不下资本积累。   政府花得多,收得少,是萨尔瓦多的“老问题”,财政赤字多年居高不下,为了维稳和搞项目,政府不断举债,但由于缺乏信用评级支撑,借钱的成本越来越高,利息比项目收益还大。   虽然萨尔瓦多的劳动人口年轻,但就业机会少,很多人只能干临时工或干脆出国打工,教育与市场严重脱节,大量年轻人“有学历没技能”。   每年还有成千上万的人非法移民美国,被称为“用脚投票”,用离开表达对体制的失望。   这种情况让国家陷入恶性循环,人才流失越多,国内经济越难振兴,经济起不来,社会治安压力更大,帮派问题严重。   虽然布克尔政府在基础设施上下了一番功夫,但整体看,萨尔瓦多的交通、电力、通讯系统还是不够稳定。   而且萨尔瓦多没有独立货币政策,不能印钱,也不能调利率,一旦美国加息缩表,萨尔瓦多就会被“被动收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急着找“比特币”这种替代方案,因为他们想找一个货币主权的“替身”,但找错了方向。   比特币不是问题的根源,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国家,萨尔瓦多经济真正的病灶,是长期依赖外部输入而内部缺乏造血机制。   比特币这口锅,萨尔瓦多是自己端的,但这锅里放了什么料,背后可不止是布克尔一个人在炒。   后来西方国家的焦虑,其实不是担心萨尔瓦多搞砸,而是怕它要是真搞成了,比特币要是能成为国际结算工具,谁还捧着美元当宝?这才是他们的“急疯了”背后那点小心思。   相比萨尔瓦多的激进,中国的态度一直是清醒又务实的,中国的策略不复杂:该封的封,该用的用,我们不要投机泡沫,但也不怕技术创新。   这种“稳中求进”的打法,不但守住了金融安全,也为未来留下了路径。   一个600万人口、经济高度依赖侨汇的小国,本就没有承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底气,把比特币当成国家命运的赌注,太重了,也太冒险。   信息来源:国家购买400枚,比特币正式成为萨尔瓦多的法定货币 —— 界面新闻

0 阅读:0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