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务部兼工业开发部长在媒体上狂妄说,印度不需要中国投资建厂,印度看不上中国企

烟雨评社 2025-11-15 09:38:26

印度商务部兼工业开发部长在媒体上狂妄说,印度不需要中国投资建厂,印度看不上中国企业的投资。过段时间又改口说印度可以有限制的接受中国企业投资,但仅限于高端产业,如人工智能、芯片领域、高端机加工产业等等。 这种态度转变背后,藏着印度经济的现实困境。2020 年印度出台 “3 号通告” 后,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就断崖式下跌,2024 年总额只剩 300 万美元,和 2019 年的 12.7 亿美元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原本想靠这套限制政策 “自给自足”,结果却让多个产业陷入被动,电动车、清洁能源这些印度想重点发展的领域,因为缺技术、缺资金,项目推进屡屡碰壁。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更直观,2023 年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暴跌超过 40%,从年均 400 亿美元跌到 280 亿美元,审批繁琐和歧视性政策把不少投资者吓退了。 更棘手的是,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常年高企,2023 年自华进口额达到 1017.5 亿美元,而出口只有 166.5 亿美元,逆差超 850 亿美元。电子和汽车这些印度的支柱产业,根本离不开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就算想 “脱钩” 也没那么容易。 就像印度环境和林业国务部长拉梅什说的,印度对中国投资总有种 “被侵略的妄想症”,这种心态让华为这类本能带来就业的企业也受了牵连,要知道华为在印度的员工 80% 都是本地人,还曾计划再投 5 亿美元建厂扩招,却被各种限制绊住了脚。 部长改口瞄准的高端产业,恰恰是印度的短板。芯片制造领域,印度本土产能几乎为零,智能手机生产激励计划砸了不少钱,却只能扶持三星、苹果搞组装,核心芯片还得靠进口。 人工智能领域更依赖外部技术,数据中心建设需要的高端服务器和算法支持,中国企业早有成熟方案,这也是印度不得不松口的原因。 但这种 “挑着要” 的姿态并没有那么容易落地,2023 年印度对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实施进口许可证制度,中国产品占该领域进口量的 76.9%,这种限制政策让产业链上下游都很受伤。 印度政府内部其实早就有分歧。安全部门总拿 “国家安全” 说事,封禁 TikTok、调查小米,用行政命令搞 “一刀切”,可产业界却急得不行。印度首席经济顾问就建议,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制造这些非敏感行业该放开中资,毕竟印度自己缺乏经验,合作比硬扛更有利。 外交部长苏杰生也松过口,说 “并未拒绝来自中国的商业活动”,甚至简化了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审批,因为这些人的专业技能对使用中国制造设备的印度工厂太关键了。 从 “看不上” 到 “挑着要” 的转变,本质是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印度想靠限制政策实现技术自立,却忘了高端产业需要全产业链支撑,光靠 “选择性开放” 很难如愿。 就像专家指出的,印度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审查,而是政策太随意,缺乏透明的制度框架,一会儿全面禁止,一会儿又定向开放,这种反复只会让投资者更谨慎。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