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方面宣布了,将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在黄岩岛以东海域进行一次联合演练。 先看这次演练的 “主角团”,菲律宾大概率还会派出 “何塞・黎刹” 号护卫舰,这艘三千多吨的舰艇其实是二手装备,远海行动能力有限。 美国通常会动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不过不少该型舰已服役三十余年,澳大利亚可能派 “布里斯班” 号这类安扎克级护卫舰,新西兰则多是综合补给舰撑场面,四国舰艇搭配更像 “凑数”。 毕竟澳新两国的舰船本就侧重反潜,并不适合南海的对峙场景。演练内容估计还是老一套,通信验证、战术机动这些科目,和今年 4 月美菲 “肩并肩” 军演里的基础项目大同小异。 这场演练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背后藏着一整年的铺垫。4 月到 5 月的 “肩并肩” 军演里,美军就把 NMESIS 反舰导弹系统部署到了吕宋岛北部,还拿菲律宾旧军舰当靶舰搞实弹演练,结果靶舰没等开打就自己沉了。 7 月马科斯访美时,更是和美国敲定把 EDCA 军事基地升级,吕宋岛的梅尔乔・德拉克鲁斯营地都被选作 “台风” 导弹系统的部署点,这型导弹能发射射程超 1800 公里的 “战斧” 巡航导弹,距离台湾海峡才 500 英里。 到了 8 月,菲澳加三国刚在黄岩岛附近搞过联合演习,如今又拉上美国和新西兰,半年多时间里类似活动已经有七八场。 四国各自的心思其实很直白。美国这边,要应对俄乌冲突和中东局势,实在没精力天天派航母来南海,只能靠 “代理人” 试探,把菲律宾打造成 “第一岛链” 的关键节点,6 月还特意把 NMESIS 反舰系统留在菲律宾 “供训练使用”,明摆着是要长期布局。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 “五眼联盟” 成员,根本绕不开美国的印太战略,派船过来更多是表忠心,换美国在安全和经济上的庇护,毕竟南海局势一紧张,他们才有借口留在这片远隔万里的海域。 菲律宾的算盘更复杂,马科斯政府上台后外交转向明显,从最初宣称 “所有人的朋友” 变成如今亲美,甚至暂停了达沃 - 萨马尔大桥等中方投资项目。 这么做一方面是想靠军事合作换美国的贸易让步,毕竟菲律宾对美出口占比 16%,最怕美国加征关税。 另一方面是想借外力在南海谋利,美军承诺《共同防御条约》覆盖南海 “武装攻击”,让他们觉得有了靠山。可就在 8 月的演习里,菲律宾海警船在黄岩岛附近挑衅时,所谓的盟友也没提供实质支援。 中方的回应一直很明确,国防部早就点出菲方是 “伙同域外国家兴风作浪”,外交部也多次要求停止侵权挑衅。现在演练区域外侧,已经能看到中国海军编队的身影,两艘 052D 驱逐舰、两艘 054A 护卫舰搭配补给舰和侦察船,防空反潜配置齐全,南部战区更是放话 “相关情况尽在掌握”。 这片承载着千年航海记忆的海域,不该成为地缘博弈的舞台。四国演练的航迹划过海面时,留下的究竟是安全保障还是冲突隐患,恐怕每个旁观者都有自己的判断。这场南海棋局的走向,还在随着各方动作不断变化。 对中国而言,捍卫主权绝不妥协,局势控制稳步推进,体现了底线与智慧的结合。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继续押注对抗,还是回到对话轨道,也需要慎重权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