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吨“沉睡氢弹”被击中,北约火速大撤退,乌:都怪俄干的好事!根据公开信息,

烟雨评社 2025-11-20 10:37:23

4000吨“沉睡氢弹”被击中,北约火速大撤退,乌:都怪俄干的好事!根据公开信息,这个港口长期存放着一批特殊物资,其中就包括被称为 “沉睡氢弹” 的爆炸性物品,总量达到 4000 吨。 北约成员国罗马尼亚把边境的普劳鲁村给清空了,村民带著牛羊连夜撤离,连家都不敢回。究其原因,是 500 米外的乌克兰港口里,一艘装着 4000 吨液化天然气的船被无人机炸着了火。 事情发生在 2025 年 11 月 16 日晚到 17 日凌晨,俄军无人机从黑海方向直奔港口而来,显然是有备而来。MT Orinda 号当时正停泊在码头等待卸货,船尾的储罐被无人机砸中后立刻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喷涌而出,接触空气瞬间就燃起熊熊大火。 港口监控画面显示,火光冲天,黑色浓烟在几公里外都能清晰看到,现场工作人员说那场景像极了灾难电影里的镜头,所有人都在往安全地带狂奔。 之所以叫它 “沉睡氢弹”,是因为液化石油气的特性太危险。这种气体在常温下会膨胀几百倍,一旦遇到明火或高温,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摧毁半径数公里内的建筑,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当时船上 16 名土耳其船员反应极快,在火势蔓延前就紧急撤离,才侥幸没有人员伤亡,但港口周边的居民还是被紧急疏散了近千人。 乌克兰港口局调来了多辆消防车,用泡沫和高压水枪交替压制火势,可现场风很大,泄漏的气体云不断扩散,灭火过程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才稳住局势,期间好几次差点发生二次爆炸。 更让人揪心的是伊兹梅尔港的特殊位置。作为乌克兰为数不多还能正常运营的多瑙河港口,这里不仅是粮食和能源的转运枢纽,还因为靠近北约成员国罗马尼亚,常年有北约军事顾问和后勤人员驻守。 火势刚起来,北约方面就接到了紧急警报,考虑到 “沉睡氢弹” 可能爆炸的风险,驻扎在附近的北约人员连夜开始撤退,相关物资也用卡车火速转移到罗马尼亚境内。有当地目击者说,北约的装甲车和运输机忙到凌晨,生怕晚一步就被爆炸波及。 事件发生后,乌克兰立刻把矛头指向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直言 “这是俄对民用设施的蓄意攻击,完全不顾及周边民众安全”。 而俄罗斯方面暂时没有回应,不过外界注意到,伊兹梅尔港近期确实频繁出现运送军事物资的船只,有分析认为俄军此次袭击可能是为了打击乌克兰的后勤补给线。 这场 “沉睡氢弹” 危机也暴露了俄乌冲突中的新风险。液化石油气船这类高危民用设施,在冲突中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人道主义灾难。 土耳其政府已经紧急召见了俄乌双方的大使,要求俄方避免类似行动,同时也希望乌克兰加强港口安全防护,毕竟这艘货船属于土耳其,一旦出事土耳其也会受到直接影响。 现在火势虽然控制住了,但 MT Orinda 号的储罐还在泄漏,港口部分区域仍处于封锁状态。北约的撤退行动让乌克兰方面颇为不满,认为盟友在关键时刻 “掉链子”。 但北约官员私下表示,在 4000 吨液化石油气面前,任何军事存在都得先考虑安全,冒不起这个险,这场虚惊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冲突中那些 “沉睡” 的危险物资,随时可能变成引爆更大危机的导火索。 绍伊古最终幸存,港口也未完全毁灭,但这两件事仿佛敲醒了世界:现代战争已经不只是坦克和导弹的正面冲突,而是涵盖信息、能源、心理与外交的全方位角力。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