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有一个游击队长叫樊金堂,多次奇袭日军,名气越打越大,被广大人

运赛过去 2025-08-23 23:27:56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有一个游击队长叫樊金堂,多次奇袭日军,名气越打越大,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李向阳式的抗战英雄”。 樊金堂出生在山西定襄县沙村一个穷苦人家,1920年2月19日那会儿,家里靠种地勉强过日子。他小时候帮家里干农活,八岁才有机会上私塾念书,之后考进县第二高等小学,继续读书。求学时候,他看到社会上穷富差距大,穷人日子苦,就开始琢磨这些事。 1936年冬天,他在定襄中学上学时,加入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从那开始投身抗日救亡工作,帮着组织宣传,动员青年人参与。次年七月,他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积极拉拢当地青年,开展抗日动员和情报收集。卢沟桥事变后,樊金堂帮着组建定襄县抗日自卫队,当上中队长,负责训练和巡逻任务。 樊金堂在晋察冀边区指挥游击队,多次针对日伪军展开奇袭,行动越来越大胆,名声在根据地内外传开,当地群众把他比作李向阳那样的抗日英雄。1939年初秋,他得到日军从简安村运粮的情报,就组织埋伏在大官山道上,队伍成功截获七车粮食,转运到根据地补充军需。这次行动上报刊,边区军民都赞扬他们的效率。 另一件事是针对河边村的伪维持会长,这家伙留学日本后投敌,祸害乡亲。樊金堂派人侦察几次,摸清规律后,派小队夜间抓捕,绑走会长,并在村口贴布告警告其他汉奸。这打击了伪政权的气焰,稳定了当地秩序。1940年10月,日伪想抓他母亲报复,他提前组织群众转移家人,母亲藏在山洞里,躲过了搜捕。 还有一次敌军围村,他让队伍隐蔽,自己利用缴获的敌服假装指挥,误导敌兵互射,趁乱带队撤离。这些事迹在民众中流传,边区报纸报道后,他的名气更大了,在五台和定襄一带,被称作滹沱河畔的夏伯阳,激励青年加入抗日。 他的战术注重情报和突然性,避免正面冲突,最大化利用地形优势。 樊金堂的这些行动不光是军事打击,还结合了锄奸工作,清除内部隐患。像抓伪会长那样,直接针对汉奸,震慑了潜在投敌者。根据地军民看到这些成果,就更支持游击队,提供情报和补给,形成良性循环。他的名声传播靠的是实际战果,不是空谈,群众口口相传,自然把他当成英雄模范。 定襄日军联队长听说樊金堂的事迹后,派人送信邀请见面。樊金堂去了一处村落,两人喝酒聊天,联队长佩服他的胆略,樊金堂提到队伍缺机枪弹药,对方答应送来。几天后,两名日兵带白旗护送一挺歪把子机枪和两箱子弹,由民夫抬到游击队驻地。日兵说不回去了,否则会被处死,樊金堂收下东西,同意他们加入队伍,从此参与抗日。 这事在边区传开,显示了樊金堂的影响力大到敌方内部。 抗战结束后,樊金堂去延安进修,学习战略知识,后来到东北处理重建工作。新中国成立,他当地方干部,协调乡村事务,到1988年退休。晚年,他收集抗日资料,撰写回忆录。2002年1月14日逝世于定襄。

0 阅读:17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