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监狱除了关押国军将领外,还有几名日本战犯。这些日本人不用劳动,可以看报纸、打网球,让不少国军将领愤愤不平。 刘镇湘1906年生于广西防城港光坡镇一个客家家庭,祖籍广东兴宁市岗背镇榕树村。他早年就读当地高小和钦州中学,接受基础教育。1920年代末考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后参与北伐,加入叶挺部队任特务连连长。 后来转入粤军系统,担任湖南省政府办公室主任等职。1936年因陈济棠事件影响,返回家乡短期闲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迅速复出,任湖南省某师团长、旅长和师长。 在抗日时期,刘镇湘率部在湖南、广东、广西地区作战。他指挥一支矮仔团,在清远芦苞镇阻击日军,取得广东战场早期胜利。之后在南宁周边指挥五次防御战斗,每次击退日军推进。这些战斗中,他组织部队布防,调整火力覆盖敌方路径。 话说抗日那几年,刘镇湘贡献不小,他带兵打过硬仗,守住关键阵地,避免日军深入内地。内战阶段,他升任国民党第六十四军中将军长。在淮海战役负责防御阵地,坚持抵抗,最终1948年11月被俘,送往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关押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们每天从事体力劳动,如挑运煤炭或搓制煤球,维持场所运转。日本战犯只有三人,却免除劳役,每天浏览报纸,在场地闲逛,或打网球。这种待遇差异,让国民党将领积累不满。 1954年5月16日,刘镇湘从三个打网球的日本人身边路过,其中一人喊他捡落脚边的网球。刘镇湘捡起球扔掉,冲上去和他们扭打。其余国民党将领赶来,一拥而上把三人暴揍一顿。 话说这事起因简单,日本战犯包括原北平宪兵司令上村、陆军司令部高参及一名中将,他们待遇优于国民党将领,引发摩擦。刘镇湘先动手,郑庭笈加入,其他人如杜聿明在旁提醒控制力度。 冲突后,管理所展开调查,日本战犯受伤,但事件未升级。刘镇湘继续留在所内,拒绝配合改造,坚持原有立场。其他国民党将领从1959年至1966年间分批获得特赦,回归社会。 刘镇湘关押至1975年3月19日,随着最后一批战犯释放,他走出牢门。 刘镇湘一生从军,晚年平静,在南宁度过,1986年去世,享年80岁。 这反映出时代变迁,战犯改造政策人性化,许多人安置得当。
功德林监狱除了关押国军将领外,还有几名日本战犯。这些日本人不用劳动,可以看报纸、
运赛过去
2025-08-23 23:28:06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