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害怕中国崛起的,除了日本以外就要属英国了,日本害怕中国崛起,是因为日本近现代对中国犯下了惨绝人寰的罪恶。 1894年甲午战争的硝烟未散,日本便通过《马关条约》割走台湾,索取两亿两白银赔款,这笔钱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尝到甜头的日本并未止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为殖民地,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更将战火燃遍全国。南京大屠杀的30万亡魂、731部队的活体实验、华北“三光政策”下270个县被夷为平地,这些暴行在东京审判的卷宗里只是冰山一角。 日本战败后,虽然部分战犯受到审判,但天皇制得以保留,靖国神社至今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这种历史态度的暧昧,让中国民众始终难以释怀。 当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以年均9%的增速崛起时,日本的经济焦虑迅速转化为战略恐慌。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个时间点比日本智库的预测提前了整整五年。 更令日本不安的是,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新能源汽车占全球60%市场份额,高铁技术出口至20多个国家,5G专利占比达38%。 这种全方位的追赶,让日本意识到昔日的“学生”正在改写游戏规则。地缘政治层面,日本紧跟美国“印太战略”,在钓鱼岛问题上屡次挑衅,背后是担心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后,其海上生命线将彻底暴露在中国海军的辐射范围内。 英国的恐惧则带着殖民时代的傲慢与算计。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舰政策,让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开放五口通商。大英博物馆里陈列的1.3万件中国文物,多数来自圆明园劫掠和敦煌经卷盗取,这些带着血泪的收藏品,是英国殖民史最刺眼的注脚。 1949年紫石英号事件中,英国军舰在长江遭解放军炮击搁浅,这一枪不仅打碎了“日不落帝国”的尊严,更宣告了旧殖民秩序的终结。 进入21世纪,英国的焦虑呈现出新的形态。当中国在伦敦金融城发行人民币国债,当华为5G设备进入英国乡村,当中企收购曼彻斯特机场集团,这些经济合作触动了英国最敏感的神经。 2020年英国宣布禁用华为,2021年撕毁中广核参与的核电项目,这些政治操弄背后,是担心中国资本渗透关键基础设施。更深层的是制度竞争焦虑——中国模式用40年走完西方300年工业化道路,这种“非西方路径”的成功,动摇了英国对自由市场神话的信仰。 两国对华态度的差异,折射出不同的历史认知。日本始终未能完成对侵略战争的彻底清算,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等行为,不断刺激中国民众的集体记忆。 而英国则陷入殖民遗产的矛盾:一方面享受着大航海时代积累的制度红利,另一方面又恐惧发展中国家复制其崛起路径。当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酸溜溜地评论“这是21世纪的朝贡体系”,这种反应恰恰暴露了其思维定式的滞后。 历史从不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日本在二战后的经济奇迹,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领先地位,都曾让世界侧目。如今中国的崛起,既非复仇的轮回,也不是霸权的更替,而是14亿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结果。 当日本政客还在纠结“中国威胁论”,当英国智库仍在计算“中国崩溃时间表”,历史早已给出答案:真正的威胁从来不是他人的强大,而是拒绝正视现实的傲慢。 对于这段复杂的历史纠葛,你如何看待这些国家面对中国崛起时的不同心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最害怕中国崛起的,除了日本以外就要属英国了,日本害怕中国崛起,是因为日本近现代对
鉴清评趣
2025-09-09 11:40: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