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花了26年终于扶正了蒋经国,保住了蒋家王朝。然而蒋经国却用了一辈子也没有扶起他那3个儿子。最终感叹:“一个糊涂、一个荒唐、一个只剩可爱”。 大儿子蒋孝文,是蒋经国和苏联妻子蒋方良的第一个孩子,也是老蒋最疼爱的长孙。这孩子打小就聪明,长得也一表人才,完全就是按照“太子”的模子刻出来的。可问题就出在,家里人太宠了。蒋经国自己早年在苏联吃尽苦头,总觉得亏欠了家庭,所以对这个儿子,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疏于管教。 结果,蒋孝文就成了典型的纨绔子弟。在台湾上学时,逃课、打架、飙车,样样精通。蒋经国没办法,只好把他送去凤山陆军官校,想让部队的纪律管束管束他。没想到,蒋孝文在军校里照样我行我素,甚至还偷开军官的吉普车出去兜风,差点闹出人命。 军校待不下去,就送去美国留学。结果到了美国,更是天高皇帝远,没人管得了他了。天天泡在酒吧里,没多久就因为酒驾被抓,还因为无证持枪被移民局警告,最后学位没拿到,直接被美国政府“请”了回来。 这就是蒋经国口中的“糊涂”。 你说他坏吧,他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大坏事;但你说他好吧,他这辈子就没干过一件正经事,纯属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回台湾后,蒋经国不死心,还想拉他一把,让他去电力公司当个不大不小的官。可蒋孝文的身体早就被酒精掏空了,年纪轻轻就得了严重的糖尿病,后来因为一次醉酒摔倒,脑部受损,从此就半身不遂,智力也退化到了孩童水平,彻底成了个废人。 大儿子指望不上了,蒋经国的目光自然就落在了二儿子蒋孝武身上。这蒋孝武,跟他哥哥比,确实精明强干得多。他不像哥哥那样沉迷酒色,反而对政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蒋经国也有意培养他,把他安插进情报系统和党务部门,一步步为他铺路。 那些年,蒋孝武在台湾可以说是呼风唤雨,俨然就是“太子”的架势。他性格强势,手段凌厉,颇有他父亲年轻时的风范。很多人都以为,蒋家的第三代,就要应在他身上了。 可坏就坏在他这个“强势”和“凌厉”上。1984年,一桩震惊海内外的“江南案”,直接把蒋孝武的接班之路给堵死了。 这个“江南”,本名叫刘宜良,是个美籍华人作家。他写了本《蒋经国传》,里面揭了不少蒋家的黑料。这书在美国一出版,蒋家脸上挂不住。蒋孝武觉得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坊间传闻,他动用了自己手里的情报资源,派台湾的竹联帮杀手跑到美国,把江南给暗杀了。 这事一出,美国人炸了锅。在自己的地盘上,由台湾当局的人策划谋杀一个美国公民,这还了得?证据很快就指向了台湾的情报部门,矛头直指蒋孝武。美国政府向蒋介石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必须严惩凶手。 蒋经国当时是焦头烂额。这件事让他在国际上极为被动,也让岛内反对他的势力找到了最好的攻击借口。为了平息风波,他不得不挥泪斩马谡,把蒋孝武派到新加坡当“代表”,实际上就是变相流放,彻底断了他接班的可能。 这就是蒋经国说的“荒唐”。 为了家族的一点面子,竟然干出跨国暗杀这种荒唐事,政治上幼稚到了极点。这件事不仅毁了蒋孝武自己,也让蒋家的声誉跌到了谷底。 老大废了,老二废了,就剩下老三蒋孝勇了。蒋孝勇是三兄弟里最不显山露水的一个。他不像大哥那么糊涂,也不像二哥那么荒唐。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上面有两个哥哥,好事轮不到他,所以干脆就对政治不感兴趣,一门心思扑在了生意上。 他开办了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鸿霖集团,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蒋经国晚年,蒋孝勇是唯一能陪在身边说说话的儿子。他会细心地帮父亲按摩,陪他散步,聊聊家常。对于父亲来说,在经历了两个儿子的巨大失望后,这个不惹事、懂孝顺的小儿子,确实是唯一的安慰了。 所以蒋经国才感叹,老三“只剩可爱”。 这份“可爱”,其实也透着深深的无奈。可爱,意味着他孝顺、听话,但也意味着他没有从政的野心和能力,扛不起蒋家这面大旗。 三个儿子,一个糊涂,一个荒唐,一个只剩可爱。当蒋经国在1985年对着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斩钉截铁地说出“蒋家人今后不能也不会竞选领导人时,他内心的悲凉和无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蒋介石花了二十六年,处心积虑,用尽手段,终于把权力传给了儿子。而蒋经国,他或许也曾想把这份“家业”继续传下去,但他用尽一生,也没能扶起一个能堪大任的儿子。这到底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教育的失败? 或许,根本原因在于,时代已经变了。蒋介石传位给蒋经国,那时还是“强人政治”的逻辑,只要枪杆子硬,就能说了算。而到了蒋经国晚年,台湾社会已经开始变化,民主的声浪越来越高,民众再也不能接受“家天下”的旧戏码了。 蒋经国的最终放手,既是对儿子们不成器的彻底失望,也是对时代潮流的无奈顺应。 他亲手终结了蒋家的“王朝”,也算是给了台湾一个走向未来的机会。
1951年,大汉奸刘雨田被枪毙时仍在喊:我这辈子为皇军效力,值了!刑场上的喊声刺
【7评论】【18点赞】
左行不辍
然后蒋经国选了李登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