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曾国藩为母下葬寻风水宝地时,一神秘人找来说:“离此不远的两屏山是一只大鹏金翅鸟,葬在龙口出皇上,葬在凤口出皇后,葬在大鹏口出王侯。”曾国藩一听,当场决定将灵柩下葬此地。 1852年,他老母亲走了,这可是天大的事。按理说,他当时已经是官场上响当当的人物,给母亲办个体面的葬礼,找块好地,应该不难。可怪就怪在,老曾跟中了邪似的,在老家湖南湘乡转悠了好久,愣是没找到一块“看得上眼”的地。他心里那个急啊,就跟他后来打仗丢了城池一样,吃不下睡不着。 就在曾国藩一筹莫展的时候,怪事来了。一天傍晚,一个道士打扮的神秘人,连门都没敲就直接进了曾家。这人四十来岁,其貌不扬,但眼神里透着一股子精明。他也不说废话,开门见山就抛出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的话:“离这儿不远的两屏山,是只大鹏金翅鸟。葬在龙口出皇上,葬在凤口出皇后,葬在大鹏口出王侯。” 这话一出,满屋子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在那个年代,“皇上”、“皇后”这种词可不敢乱说,轻则掉脑袋,重则灭九族。曾国藩是什么人?那可是读圣贤书,讲究“不语怪力乱神”的主。按理说,他应该把这不知天高地厚的道士当成江湖骗子给轰出去。 可他没有。他只是死死地盯着那个道士,脸上看不出喜怒。为啥?因为这道士的话,正好戳中了他心里最痒的地方。哪个男人心里没点建功立业的野心?哪个做儿子的不希望母亲的安息能福泽后代?信,还是不信?这是一个巨大的问號,悬在了曾国藩的心头。 道士看出了他的犹豫,不慌不忙,又讲了个当地流传已久的故事,给这块“宝地”加了点“史实依据”。 这故事得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荷叶塘有个叫“狗伢子”的小孩,跟母亲相依为命,穷得叮当响。有一年大年三十,天寒地冻,母子俩出门乞讨回来,路上母亲不小心滑下两屏山的山坡,就这么没了。狗伢子哭得撕心裂肺,可他太小了,没能力把母亲背回家,只能就地挖了个坑,用几块石头草草掩埋了。 按理说,这孩子够惨的吧?可命运就是这么奇妙。狗伢子后来离开家乡,四处闯荡,几十年后衣锦还乡,不仅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他的儿子们还个个读书出人头地,当了官。这事儿在当地传为佳话,大家一琢磨,哎,狗伢子他娘不就葬在两屏山的山脚下嘛!那地方,正好是传说中“大鹏金-翅鸟”的尾巴。 道士把这个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最后总结陈词:“您想想,葬在鸟尾巴上都能出这么大的富贵,这要是葬在‘凤口’,那还了得?” 这番话,成了压垮曾国藩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不再犹豫,当场拍板,就是这儿了!他亲自带着弟弟们去两屏山考察,远远望去,那山峦起伏的轮廓,在暮色中还真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巨鸟。那一刻,你说他是信了风水,还是信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可能连他自己都分不清了。 对于当时的曾国藩来说,他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事业不顺,母亲又去世,内心极度需要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这个“风水宝地”的出现,就像一针强心剂,给了他一种“天命所归”的信念。他相信母亲在天之灵会保佑他,保佑曾家。 有了这份信念,他做事就更有底气,更有韧性了。后来,他组建湘军,屡败屡战,最终平定太平天国,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他弟弟曾国荃也成了战功赫赫的大将。你说这跟两屏山有没有关系?谁也说不清。但至少,那个决定,让他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轻装上阵。 这就像我们现在,考试前去庙里拜一拜,或者面试前穿一件“幸运色”的衣服。我们心里都清楚,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和准备。但那个小小的仪式,能给我们带来内心的平静和自信。从这个角度看,风水,更像是一种心理学,一种环境能量学。 有意思的是,虽然曾国藩为母亲选了块“风水宝地”,但他自己的身后事,却颇费了一番周折。 1872年,曾国藩在南京去世。他的灵柩被运回湖南,却迟迟没有下葬。为什么?还是因为墓地选址的问题。家里人、亲戚朋友、风水先生,各路人马吵了两年,都没个定论。最后,还是选在了长沙城南十五公里的伏龙山。据说,这里的地势像“二龙戏珠”,也是一块难得的宝地。 可这块宝地,也没能护得他永久的安宁。后来那几十年,他的墓被毁过,墓前的石人石马被搬去修水利,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记。直到2013年,曾国藩墓才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算是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