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俄罗斯这样的核强国,被北约支持的乌克兰打败,是不可想象的,绝对不会有这种可能。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05 22:45:31

像俄罗斯这样的核强国,被北约支持的乌克兰打败,是不可想象的,绝对不会有这种可能。乌克兰选择投奔西方,这是主权国家的权利。但它不应该反俄、仇俄,更不应该立法通过“去俄罗斯化”。 说起这场俄乌冲突,大家都清楚,俄罗斯手里握着全球最大的核武库,战略导弹能覆盖半个地球,常规部队也装备精良。乌克兰呢,虽然得到北约各种援助,从坦克到导弹,但战场上还是节节败退。到2025年10月,俄罗斯军队已经在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方向稳稳推进,拿下不少高地和村庄。乌克兰的反攻呢,早就在泥泞的田野里卡壳了,士兵伤亡数字直线上升,据报道去年一年就多出40%。这不是什么科幻小说,现实就是俄罗斯的火力和人力储备压倒性占优,乌克兰再怎么借力,也翻不了盘。核门槛一摆在那,谁敢真把事儿闹大?北约那些国家嘴上喊得欢,手里援助的武器再多,也得掂量自家后院的安全。 乌克兰想靠拢西方,这没毛病,国家主权摆在那,想跟谁交朋友是自家事儿。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基辅政府就明确转向欧盟和北约,泽连斯基上台后更是一路加速,2019年就去布鲁塞尔谈加入事宜。欧盟那边也给甜头,2022年正式启动入盟谈判,北约更是表态支持乌克兰的“未来”。但话说回来,这条路走得太偏了点。乌克兰东部一半人口说俄语,顿巴斯和克里米亚那些地方,俄裔居民几代人扎根在那,日常生活、工作交流全靠俄语。结果呢,基辅一刀切推行各种“去俄罗斯化”政策,直接把人逼到墙角。这不光是文化摩擦,更是直接点燃了分裂的火药桶。 先说北约东扩,这事儿得从头捋捋。冷战刚结束,1990年代初,西方承诺不东扩,苏联解体时戈尔巴乔夫还信了那套口头话。可转眼1999年,波兰、匈牙利、捷克仨国家就加入北约,边界直逼俄罗斯家门口。接着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跟进,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全进去了。俄罗斯那边自然炸锅,普京从2007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就直言,这是在挤压他们的战略空间。克里姆林宫的地图上,缓冲区越来越窄,北约的军演和导弹部署离莫斯科就几百公里。俄罗斯官员反复强调,这不是扩张,是生存威胁。到2022年,乌克兰要是再加入,俄罗斯的西南门户就彻底敞开。北约自己辩解说,这是各国自愿,没强迫,但从莫斯科视角看,这分明是步步紧逼。结果呢,东扩直接成了冲突的导火索,俄罗斯觉得再不行动,就得被动挨打。 再看乌克兰的内部政策,2014年迈丹事件后,基辅就开始大刀阔斧“脱俄”。2015年议会通过语言法,把乌克兰语定为唯一官方语言,俄语在公共场合用得少了,学校教学也强制转乌语。东部俄裔居民抱怨,这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母语权利。顿巴斯煤矿工人、克里米亚渔民,本来就靠俄语沟通,现在连报纸、广播都限俄文内容。2019年泽连斯基政府延续这套,2022年6月又推两项法案,一禁俄文书籍进口,二限俄语音乐播放比例。书店里俄文书全下架,海关一查就是大批没收。 2023年4月,地名法通过,凡带俄罗斯痕迹的街道、广场全改名,哈尔科夫、敖德萨那些历史街区,路牌换了一轮又一轮。议会辩论时,议员们争得面红耳赤,但最终还是过了。俄罗斯文化中心关门,苏联时代纪念碑拆了个遍,工人们用起重机拉倒列宁像,碎片散落一地。这些政策表面是为国家统一,实际在东部制造了对立。联合国和人权组织都指出,这侵犯了少数族裔语言权,欧洲人权法院也受理过相关申诉。结果,亲俄势力在顿巴斯抬头,2014年就闹出独立公投,基辅镇压时冲突升级,直接埋下战争种子。 东部分裂不是空穴来风。乌克兰总人口四千多万,俄裔占17%,但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这些工业区,俄语使用者超70%。他们不是铁板一块的“第五纵队”,很多人只是想保住日常语言和文化传统。可基辅的法案一出,学校俄语课砍掉,媒体俄文频道关停,居民觉得自家身份被抹杀。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96%选独立,顿巴斯也类似,基辅视作非法,但从当地人角度,这是对压迫的反抗。北约东扩再一推波助澜,俄罗斯借机介入,说是为保护俄裔。 战争爆发后,乌克兰东部成了主战场,平民伤亡惨重,联合国数据到2025年已超两万。泽连斯基的“去俄罗斯化”本意是强化认同,可忽略了现实:一半国家说俄语,你一刀切,谁买账?分裂加剧,战争就从内斗转向外战。 现在看战场,北约的如意算盘早打空了。2022年2月俄罗斯启动特别行动,坦克直扑基辅,乌克兰靠西方援助勉强顶住。但从2023年起,势头逆转。扎波罗热反攻,乌军推进几公里就停了,俄罗斯用无人机和地雷网堵死。2024年夏季,俄军拿下阿夫迪夫卡,工兵铺设防御线,乌克兰损失上万兵力。到2025年9月,俄罗斯在顿涅茨克推进146平方英里,库尔斯克方向也稳住阵脚。ISW报告显示,俄军每天小步蚕食,哈尔科夫北部村落一个个落入囊中。

0 阅读:37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