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爆料,老美制造业无法回流不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不愿意

韫晓生 2025-10-10 16:18:13

[中国赞]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爆料,老美制造业无法回流不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不愿意干!而是因为美国60%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小学六年级,干不了!精英永远在哪里都是少数啊!这事儿听起来夸张,但细想还真有点道理。   (信源:风闻——桥水创始人:制造业无法回流是因为美国60%人口教育水平低于小学6年级)   当“让制造业回家”的口号在美国喊得震天响时,一个诡异的现实正在发生。华盛顿砸下重金,试图为庞大的产业“骨架”重新注入灵魂,却绝望地发现,它的血肉早已消失殆尽。   桥水基金的达利欧一语道破天机,他看到的不是复兴,而是一具“幽灵骨架”——有着工厂和设备的空壳,却丢失了最关键的生命力:人和健康的产业生态。   政策的大手笔,根本没摸到真正的病根。美国制造业的内伤,不是什么技能不匹配的小问题,而是一场深入骨髓的“认知危机”。达利欧的数据让人脊背发凉:大约六成的美国人,阅读能力还不如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大量工人连最基本的操作手册都看不明白。在今天这个自动化和精密仪器当道的时代,这就等于让整个生产线的指令系统彻底瘫痪。   这场危机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数字拼凑出的全景图,简直触目惊心:全国上下急缺300万高级技工,可整个劳动力大军里,懂机械维修和编程的,竟然只有区区8%。更要命的是,这个缺口还会持续增加。   从通用汽车在俄亥俄州找不到年轻人接替退休老师傅的手艺,到西弗吉尼亚一家太阳能公司守着大把空缺岗位却招不到人,现实的窘境和冰冷的数据,形成了致命的共鸣。   病根,要追溯到几十年的“慢性失血”。公共教育系统千疮百孔,职业教育的投入,可怜到只占GDP的0.3%,教的东西跟工厂里用的完全脱节。一代又一代人,就这样形成了技能断层。   那曾经强健的“血肉”到底是怎么流失的?答案藏在美国长期的战略选择里。过去半个世纪,460万个制造业岗位人间蒸发,“铁锈带”的悲歌,并不仅仅是市场规律那么简单。   美元霸权这把双刃剑,才是背后真正的推手。你想想,当一个国家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能从全世界换来商品时,谁还愿意辛辛苦苦地去搞实体制造呢?   这个“甜蜜的陷阱”让企业彻底“躺平”,一窝蜂地冲进金融这种来钱快的游戏里。后果是灾难性的,不仅工厂搬走了,更要命的是本土的供应链被连根拔起。当90%的关键零件都得靠进口时,产业生态的根基就已经没了。   2024年,高达1.06万亿美元的制造业贸易逆差创下历史新高,这就是最无情的审判。美国今天想召回的,不过是一个早已失去自我循环能力的产业空壳。   面对这种烂摊子,华盛顿开出的药方——不管是关税大棒还是巨额补贴——都像是在给一个重病号瞎吃补品,完全没对症。这些政策,就好像给这具“幽灵骨架”披上华丽的外衣,结果只能让它显得更加脆弱不堪。   前财长萨默斯早就看透了,他直言不讳地指出,钢铁关税每保住1个饭碗,就要砸掉相关产业50个饭碗。这种疗法,治标不治本,只会让整个经济生态加速恶化。   同样,《芯片法案》砸下重金,却制造了大量没人能干的空缺岗位。更讽刺的是,在政策的猛烈刺激下,2024年美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不升反降了2.3%,工资倒涨得飞快,进一步压垮了本就虚弱的实体企业。   未来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健康产业生态系统的比拼。你看德国,靠着“双元制”教育,培养了1200万技术大军,撑起了整个精密制造业;再看中国,“产教融合”和产业集群双管齐下,打造了坚不可摧的人才和供应链基础。   这些国家的成功,在于老老实实地去培育产业的“骨骼”。美国如果真想翻盘,唯一的出路是停止装点那具“幽灵”,而是从根子上重塑自己的“骨骼”。达利欧的建议,无论是改造基础教育,还是搞现代学徒制,都切中了要害。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人的支撑,再宏大的产业政策也是空中楼阁。未来十年,就是一场人才战争,谁的产业“骨骼”最强健、最有活力,谁才能笑到最后。

0 阅读:3

猜你喜欢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