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博弈盘面已完全变了,美国财长号称他们有新手段对付中国,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有

是逸屹呀 2025-10-15 14:40:41

中美之间博弈盘面已完全变了,美国财长号称他们有新手段对付中国,其中之一就是中国有40万留学生在美国,他们可能要驱赶留学生回国?         当一位美国财政官员贝森特,抛出那个考虑驱逐几十万中国留学生的想法时,他可能没料到,大洋彼岸的回应竟是接近于一种嘲笑,这背后藏着的,是中美两国心里那杆完全不一样的秤,这个看似凶狠的提议,之所以显得如此无力,恰恰因为它暴露了一种过时且脱节的战略误判。   在美国的账本上,这笔账算得很清楚,约三四十万名中国学生,很多都来自经济优渥的家庭,他们若是一下子都走了,美国每年可能会凭空蒸发掉将近400亿美元的收入,在华盛顿看来,这无疑是个沉重的经济打击,理应成为一个有分量的筹码。   可在中国这边,算盘是另一番打法,这几十万学生要是都回来了,会发生什么?按每人每年在国内消费10万元人民币的保守估计,这笔庞大的消费力将直接注入国内市场,一下子就能给GDP带来约400亿元人民币的增长,这种“回流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所谓的损失。   美方高估了“金钱损失”的威慑力,却低估了中国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的能力,在国家核心利益的博弈场上,这种经济层面的摇摆,并非不能承受之重,更何况这个驱逐威胁之所以显得“雷声大雨点小”,是因为真正的“墙”早就砌起来了,多年来美国在那些最前沿的科技领域,已经对中国学生关上了大门,或者至少是把门缝收得极窄。   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到航空航天和先进材料,这些STEM领域的顶尖专业,中国学生想进去,面临的是从严格限制到完全禁止的重重壁垒,这种限制甚至波及到了在相关领域任教的华裔美国教授们,这就形成了一个颇为讽刺的现实:美国欢迎中国学生来读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为校园带来多元化和真金白银,却在最能影响未来国力竞争的硬核科技上严防死守,这种筛选,早就让留学生群体的整体战略价值打了折扣。   既然最具价值的学术交流渠道本就堵塞,那么现在挥舞“全部驱逐”的大棒,又能伤到谁的筋骨呢?中国的科技发展,在这些被限制的领域,很多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领先,驱逐威胁,更像是一种姿态,而非实质性打击。   在这些宏大的战略计算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那几十万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的选择远比地缘政治的算计要复杂得多,他们中的一些人,或许是因为没能挤进国内顶尖学府的窄门;另一些人是为了逃避国内日益激烈的“内卷”,还有很多人,只是单纯地想走出去,开阔自己的眼界,无论国家层面如何评估得失,对于那些投入了巨额资金、时间和无限期望的学生及其家庭来说,一纸驱逐令都将是灾难性的,他们的个人追求和未来规划,被无情地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成了最无辜的受害者。   所以把中国留学生当成制裁工具,真的是一种基于过时认知的误判,它既算错了经济账,也无视了早已存在的学术壁垒,更冷漠地践踏了数十万个体的命运,这种策略非但无助于解决任何实质问题,反而可能加速人才流向的逆转,最终被当作杠杆的,恰恰可能是撬动自身根基的石头。 以上信息来源于观察者网 黔驴技穷!美财长慌慌张张谈“筹码”:美国可有30万中国留学生……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