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彻底震撼了!最近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隐身舰载机歼-35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但是这一款歼-35隐身舰载机的总设计师孙聪院士的生平经历更让人震撼,没有想到总设计师孙聪院士竟然厉害到了如此程度! 最近歼-35的动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聊起它就绕不开那个核心人物,总设计师孙聪,人们总爱罗列他的功绩,从歼-15到歼-35,一个个里程碑,可很少有人去挖,这些成就背后的一种工程哲学,正是这套哲学,驱动着中国的舰载机实现了不可思议的跨越。 孙聪的哲学里,第一条就是:开干之前,先革了工具的命,他坚信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早在捣鼓歼八ⅡM型飞机那会儿,他就啃下了当时大学里都没教透的航电系统综合化,这颗数字化的种子,早就埋下了。 等到造歼-15时,这颗种子彻底爆发,当时辽宁舰等着配飞机,国外技术封锁得死死的,连张苏-33的图纸都搞不到,内部预测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搞不出来,孙聪没急着一头扎进技术细节,而是抛出了个“炸弹”:全机搞三维数字化设计! 团队里炸了锅,副手都跑来劝他风险太大了,那会儿的电脑慢得要死,动不动就卡,很多人觉得还不如退回二维图纸效率高,孙聪的态度无比决绝:“不换方法就换人!”他硬是顶着压力把数字化给推了下去。 结果呢?制造效率直接提升了40%,更关键的是,这套数字化系统为解决“恒定迎角下滑”这个世界级着舰难题打下了基础,这招险棋赌赢了,这种理念后来还在进化,到了歼-35,像尾钩这种关键承力件,直接用上了金属3D打印,钛合金材料的疲劳强度一不小心还破了世界纪录。 如果说工具革命是他的“快刀”,那系统整合思维就是他的“棋局”,孙聪从不满足于单点突破,他总想着怎么一招棋盘活全局,就拿歼-35来说,它要适配电磁弹射,这是个大难题,但他不满足于解决这一个问题,他看到美军F-35C的隐身涂层在海上特别容易脱落,维修费贵得吓人,于是他把涂层耐久性这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也纳入了攻关范围。 团队搞出了纳米复合材料涂层,经过无数次盐雾浸泡的极端测试,最终成果惊人,歼-35在福建舰上搞了两个月海上训练,机身涂层还跟新的一样,一个方案,同时解决了两个核心痛点。 这种“搭积木”的远见,是他系统思想的顶层体现,他提出像造手机一样造飞机,把发动机、雷达这些核心部件搞成可替换的模块,这一下就根治了传统战机升级慢、成本高的老毛病,据说,这个思路后来还启发了歼-20的改进。 他的魄力还在于项目管理,2009年歼-15还在攻坚呢,他就敢启动FC-31“鹘鹰”项目,而且是设计、画图、造样机三条线并行,正是这种并行规划,让中国迅速迈进了“双隐身战机俱乐部”。 孙聪的哲学里,最硬核的一条,可能就是他对“失败”的态度,在他的体系里,失败不是事故,而是最宝贵的设计参数,歼-15的研发过程,简直是在鬼门关反复横跳,阻拦索突然断裂、机翼直接撞碎、发动机在空中停车,任何一次都可能机毁人亡,但孙聪的团队有个特质,他们把每一次险情,都当成一次获取极限数据的机会,一个必须攻克的技术突破口。 为了榨干失败里的价值,团队曾一个月开了25次研讨会,工作强度高到吓人,他们就是要逼出所有潜在的风险点,然后一个个修复它,这种近乎偏执的“拥抱失败”,换来了什么?歼-15几千次起降零事故,一个连美国海军都没达到的安全纪录,这背后是无数次失败数据喂出来的绝对可靠,这种对韧性的追求,也刻在了歼-35的骨子里,无论是耐腐蚀涂层还是3D打印部件,都是如此。 所以孙聪之所以是“国之重器”,不只因为他交出了歼-15和歼-35两份满分答卷,更重要的是,他为中国航空工业锻造了一套完整的工程哲学:方法先行、系统整合、逆境求存,这套哲学的内核,源自他从顾诵芬等老一辈航空人身上继承的“胸怀祖国”的信念,他们不仅为国家打造了最锋利的“拳头”,更留下了一套能持续产生“硬拳头”的思想体系,这或许才是最让人震撼的遗产。 以上信息来源于央广网 总设计师解析歼-35有多厉害
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彻底震撼了!最近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隐身舰载机歼-35成为全球
是逸屹呀
2025-10-15 14:41: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