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普京一点都不着急:中美都闹成这样了,俄方终于说了句大实话。中美关税战进行到现在,已经能够看出氛围逐渐趋向紧张,美方至今保持压制谈判的姿态,导致双方议程处于停滞状态,但普京却一点不着急,可见他对中国有着相当高的信心。毕竟现在俄乌战争持续,美西方想着通过二级制裁来让俄方陷入窘境,其中就包含对中方的持续压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2025年初以来,中美关税战持续升温,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胶着阶段,美方一如既往地采取压制谈判的策略,导致双方原本可以推动的议程基本停滞不前。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直接涉及全球经济的大对抗,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此却表现得异常冷静,几乎一点也不着急。这背后,既有俄方对中方的高度信任,也透露出全球战略格局中一个非常微妙的信号。 普京为何能保持冷静?核心原因之一,就是俄罗斯清楚中方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稀土领域的战略优势。如今,中国掌握了全球七成以上的稀土产业链,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优势,更意味着在高端技术和关键材料领域,美国几乎没有可以替代的退路。 稀土作为现代高科技产业的“命门”,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到智能手机的芯片,再到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无一不依赖于这些关键元素。 美方如果在中美摩擦中选择忽视中方稀土管控,那么后果将相当直接:成本飙升、性能下降、供应链被迫重组,而美国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也将受到严重冲击。换句话说,中方的手里握着一张几乎无法被忽视的王牌,而美方在这张牌面前,处于明显被动。 不仅如此,俄方的态度也显示出一种耐心和策略的平衡。普京和他的团队深知,在中美争端中插手并非最优选择。俄罗斯目前主要精力仍然集中在乌克兰战争、能源出口以及粮食贸易的博弈上。 面对西方国家的二级制裁威胁,俄方在能源出口方面早已显示出韧性,而在粮食出口上也通过多边渠道与亚洲和非洲市场建立了稳定的供给链。因此,俄方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而急于表态或采取行动。 换句话说,俄罗斯选择在这一局势中观望,而不是盲目卷入,这本身就是一种冷静的战略判断。 更有意思的是,美方试图通过第三方渠道来缓解中方稀土管制的影响,但结果却并不理想。过去,美国曾尝试通过东南亚和非洲的一些供应链合作,将稀土从其他国家转运至本土,弥补中国限制带来的空缺。 然而,随着中方加强了稀土出口审批和贸易管控,这些计划几乎全部受阻。供应链上的延误和不稳定,不仅让美国高端产业面临库存压力,还增加了成本负担,更关键的是,这种局面让美国的技术创新和生产节奏出现不小的拖累。 面对这种情况,美方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不同声音:有人主张加快国内稀土开采和加工产业的布局,但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对中方优势的有效抵消,长期来看,美国高端制造的竞争力仍可能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中美谈判的停滞状态也让外界产生诸多猜测。美国媒体一边呼吁通过谈判缓解关税冲突,一边在政策上持续施压,导致双方议程僵持不下。俄方对此则持完全不同的看法:除非美方在核心关切领域采取实质行动,否则中美会谈很难达成可执行方案。 换句话说,俄罗斯看得非常清楚,所谓“中美谈判”目前更多是表面现象,真正决定局势的,是双方在关键产业、技术和战略资源上的实力博弈。普京的冷静,不是对局势漠不关心,而是基于对中国实力的信心,以及对美方战略局限的深刻理解。 在这一系列博弈中,中国展现出的策略灵活性和市场控制力尤为关键。中方不仅在稀土出口上加强管控,还通过多种方式优化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例如,中国不断推动稀土深加工技术升级,延长产业链价值,同时通过多边合作和出口审批,确保战略资源在关键节点上掌握主动权。 这种操作方式,让中方在面对美国施压时,既能保护自身利益,又能保持谈判筹码。换句话说,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所拥有的议价权,正在通过具体行动一步步转化为现实的战略优势。 反观美国,尽管对中方稀土依赖明显,却仍抱有传统思维:试图通过贸易施压和关税手段迫使中方让步。但现实是,稀土不是普通商品,而是支撑高端产业的基础。任何试图绕过中国的策略,都可能带来成本上涨、技术落后和生产延误的问题。 更何况,中方对外政策中强调战略定力和长期布局,这意味着短期内的压力很难撼动其核心利益。美国的所谓“施压”,在俄方眼里,只是自己绊住自己的局面,而不是对中方形成真正威慑。 参考资料: 专家:俄罗斯和美国依赖中国稀土金属供应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