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晚年回忆抗美援朝:南韩军见了中国军队,掉头就跑 这事儿,得从1950年那个

趣史小研究 2025-10-26 14:48:18

李奇微晚年回忆抗美援朝:南韩军见了中国军队,掉头就跑 这事儿,得从1950年那个寒冷的冬天说起。 当时,“联合国军”的局势那叫一个惨。总司令麦克阿瑟在东京“遥控指挥”,号称“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结果被咱们志愿军的“两板斧”打得满地找牙,一路从鸭绿江边被赶回了“三八线”。 更戏剧性的是,前线的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中将,在撤退路上,竟然被一辆慌不择路的南韩军卡车给撞死了。 就在这么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前,李奇微空降到了朝鲜。 他要去亲眼看看,这支打败了麦克阿瑟的志愿军,到底是什么“怪物”? 可他到了前线,第一个震惊到他的,不是志愿军,而是他自己的部队。 美军士兵士气低落,两眼无神,唯一的念头就是“啥时候能回家”。军官们也是一脸的失败主义,张嘴闭嘴就是“中国人太多了,打不过”。 李奇微心里一沉。他知道,这仗,问题不出在武器,而出在“精气神”上。 他一边给美军打气,一边开始着手布置新的防线。作为战略专家,他很快就依托朝鲜的山地,在“三八线”附近搞出了一道自认为还不错的防御体系。 他这个部署有个“亮点”:他把南韩军顶在了第一线。 这倒不是他多信任南韩军。说白了,就是拿他们当“炮灰”和“肉盾”,消耗志愿军的冲击力,好让后面的美军主力看准时机再动手。 可李奇微千算万算,没算到这“肉盾”它不防弹,它会“蒸发”。 1950年12月31日,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咱们的志愿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 阵地上的南韩军,就像听到了解散的口令,成建制地崩溃了。 他们不是撤退,是逃跑。 更让他崩溃的是,这些溃逃的南韩士兵,为了抢夺逃跑的车辆和道路,甚至发生了踩踏事件。 整个防线,因为南韩军这个“大缺口”,瞬间土崩瓦解。 李奇微当场就傻眼了。他这才明白,沃克是怎么死的。这帮“盟友”,在战场上,简直比敌人还可怕。 经此一役,李奇微彻底“死心”了。他二话不说,下令全线撤退,主动放弃了汉城。 他终于懂了:这支南韩军队,已经彻底失去了战斗意志。 就算给他们全世界最好的武器,他们也打不了仗。因为他们的“魂”,已经被志愿军打没了。 被“猪队友”坑惨了的李奇微,开始把所有注意力,都转向了他真正的对手——中国志愿军。 他发现,这支军队的战术,简直是“艺术”。比如在美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下,硬是能挖出“地下长城”。 但最让李奇威感到“恐怖”的,还不是战术,而是意志。 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志愿军的猛烈攻势,最多只能持续7天左右。他把这个称为“礼拜攻势”。 为什么是7天? 李奇微的答案让所有美军将领倒吸一口凉气:因为志愿军的后勤跟不上,每个士兵身上背的干粮,就只够吃7天! 这些干粮是啥?很多时候,就是一把“炒面”。 而且,他们还打赢了。 李奇微这个老兵油子,什么没见过?他见过德军的“闪电战”,见过日军的“万岁冲锋”。但他从没见过这样的军队。 这已经不是“人”在战斗了,这是一种钢铁般的意志在战斗。 从那一刻起,李奇微才真正明白了:他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 他也确实是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最难缠的对手。他很快就针对志愿军的“7天”弱点,想出了一个极其阴毒的战术——“磁性战术”,也叫“肉磨坊”。 简单说就是:志愿军攻,他就利用机械化优势,带着部队赶紧跑,始终保持20公里的安全距离,然后用海量的炮弹和飞机,反过来“放血”。等志愿军的7天补给耗尽,攻势一停。 他的“猎杀”就开始了。 他会立刻组织“联合国军”的坦克、摩托化部队,像狼一样反扑上来,对开始撤退的志愿军进行“穿插包围”。 这一招,确实给咱们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牺牲。在1951年5月,志愿军的第五次战役后期转移,就因为这个战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李奇微,这个敌人,既凶狠,又聪明。他从不轻敌,他把志愿军当成了“世界一流”的对手来研究。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他有他的“磁性战术”,我们有我们的“后勤革命”。当周总理下令,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当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把一车车的粮食弹药送过鸭绿江。 李奇微的“7天”战术,就失灵了。 志愿军用钢铁意志和后勤保障,硬生生顶住了美军的“三板斧”:空前的空中绞杀、惨烈的“肉磨坊”拉锯、以及李奇威晚年都不愿提起的“盟友”——南韩军的溃败。 1952年5月,在朝鲜战场打了一年多,始终无法前进一步的李奇微,被“明升暗调”,离开了朝鲜半岛,去当了“北约武装部队总司令”。 美国人后来不承认自己输了,他们说那是一场“平局”。 但李奇微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晚年被问到,世界上哪些国家的战斗力是一流的?他毫不犹豫地说了三个:美国、俄国,还有中国。 他还补了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如果世界上还有人要跟中国打一场地面战争,那他一定是脑子坏了!”

0 阅读:42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