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特务张树桥落网,面对审讯,张树桥语出惊人:“不怕告诉你们,我的同伙是华北军区的参谋长,你们还不放了我!” 1951年春,一个国民党特务在审讯室里扔出炸弹式的话:“我的同伙是华北军区参谋长!”这不光是抓特务的寻常事儿,还牵扯出一位开国功臣的旧识。真相到底是敌特栽赃,还是另有隐情? 新中国刚站稳脚跟,敌对势力还不死心,总想钻空子搞破坏。张树桥这家伙,本是国民党保密局的骨干,北平解放后没来得及跑路,就窝在郊区破庙里继续干坏事。他剪电话线,往粮站撒沙子,还贴反动标语,这些小动作看着不起眼,可就是想搅乱基层稳定。日子紧巴巴的,他眼瞅着藏不住了,就瞄上石家庄中海炼油厂。这厂子是国家工业命脉,他通过老关系混进去,当上工人。 进厂头几天,张树桥装得挺像样,干活卖力,工友们还觉得这人靠谱。可没多久,他的猫腻就露馅了。别人下班累得直打盹,他宿舍灯老亮到半夜。厂区夜里安静,他偏爱往偏僻地方转悠。元旦联欢大家热热闹闹,他却躲着不参加。这些怪癖让工人们起了疑心,党支部一听,立马上报保卫部门。公安同志暗中查,很快就捕捉到他宿舍发出的无线电波,这在当时就是情报外传的铁证。 1951年那会儿,技术条件有限,可群众眼睛雪亮。行动小组夜里突击,搜出密码本和发报机。张树桥的破坏痕迹也清清楚楚:设备故障、管线爆炸,厂子损失不小。他被抓进石家庄市公安局,证据摆在眼前,本以为他得老实交代,谁知审讯室里,他突然来劲了。面对干事们的追问,他嚷嚷道:“不怕告诉你们,我的同伙是华北军区的参谋长,你们还不放了我!”这话说出口,屋里空气都凝住了。他一口咬定,一切坏事都是那位参谋长王长江指使的,还说自己进党、入厂全听那人安排。 张树桥这招不是瞎蒙的。他和王长江早年真有交情。二十年前,在晋绥军,王长江当营长,张树桥从通讯兵干起,后来升副官。两人私下称兄道弟,王长江看他机灵,还挺照顾。新中国成立后,张树桥上门求助,说家里遭灾,妻儿没了,走投无路。王长江心软,给了钱,还写条介绍他去炼油厂上班。谁成想,这“老部下”早被国民党拉去当特务,北平解放后留下来潜伏。风声紧了,他就利用这层关系钻进来,一边藏身份,一边继续传情报、搞破坏。 张树桥被捕后,自知罪行铁板钉钉,就想拉大人物下水,混淆视听,捞条生路。他的指控上报军区,领导高度重视,马上成立联合调查组。王长江时任华北军区参谋长,这位老同志1899年生于河北博野,早年考保定军官学校,投身北洋部队,后参加南昌起义、西路军作战。抗日时期,在冀中组织自卫军,炸桥断路,伏击日军,绰号“疯子司令”。抗战胜利后,全师起义,加入人民阵营。建国后,他分管军事教育和部队整编,还参与开国大典阅兵,功劳一大把。 消息一出,军区上下议论纷纷。可组织上不含糊,从王长江1938年起义档案查起,翻个底朝天。老战友吕正操将军站出来担保,说王长江铁骨铮铮,绝不可能通敌。王长江自己也配合,主动停职审查,还要求和张树桥当面对质。对质那天,他几句话就把张树桥问住,对方哭着承认是诬告,只想找“大人物”当替罪羊,保住小命。调查组定性:张树桥通敌属实,王长江清白,但旧部关系没把关好,政治警觉性不足。 这事儿虽小,却敲响警钟。党对干部要求严,任何疏漏都得严肃处理。王长江从参谋长降到副司令员,级别从军级变师级,军事指挥岗位就此中断。后来调到山东菏泽军分区任副司令员。1955年授衔,他只得大校,而他带出来的部下,像旷伏兆、韩伟是中将,龙福才、叶楚屏是少将。这无声无息地划了句号,他的政治前途就这么卡住了。此后,他去南京军事学院教书,一干到1978年在北京病逝,没等到正式平反。 说起来,王长江后来说过,战场上能分清敌我,太平日子反倒看不清人心。那张介绍条子,成了他一辈子后悔的事。张树桥呢,审判快得很,死刑执行,名字上了肃清潜伏特务名单第三批。这案子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工人们及时反映,公安同志果断行动,调查组严谨核实,维护了新生政权的安稳。敌特分子再狡猾,也逃不过组织的眼睛。 从这事儿看,新中国初期反特斗争多不容易。基层群众是铜墙铁壁,党支部是中流砥柱。像张树桥这样的败类,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总想钻空子。可党靠真理服人,靠事实说话,一查到底,就现原形。王长江的遭遇,也提醒大家,革命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对旧关系多长个心眼。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年代的警惕,比战场上还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