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朝鲜、巴基斯坦、柬埔寨集体对中国变脸?这些曾受中国照顾的国家,如今要么亲俄

烟雨评社 2025-11-08 16:33:44

为什么朝鲜、巴基斯坦、柬埔寨集体对中国变脸?这些曾受中国照顾的国家,如今要么亲俄,要么对美摇尾,态度骤变! 朝鲜与俄罗斯频频互动,巴基斯坦开始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而柬埔寨则与日本、东盟加速合作。 这些曾被贴上“中国老朋友”标签的国家,似乎正在集体调整外交策略。然而,若将这种变化简单理解为“背叛”,可能误读了当今国际关系的本质——对小国而言,生存的逻辑永远高于情谊的羁绊。 2024 年 6 月普京访问平壤后,两国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直接让双边关系实现质的飞跃。这份没有期限的条约里,明确写着一方遇袭另一方将提供军事援助的条款,这种深度绑定在当今国际合作中并不常见,也让外界看到了两国关系的新高度。 随后朝鲜的行动更是直接,派出工程兵、建筑人员等共计 6000 人赶赴俄罗斯支援,还通过铁路向俄罗斯运送了超过 2.1 万个军火集装箱,单是炮弹就有 1200 万发之多,这些物资对俄罗斯的战场补给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而俄罗斯也给出了实在的回报,用原油、小麦解决了朝鲜长期面临的能源和粮食短缺问题,更关键的是分享了军事技术,帮助朝鲜推进核潜艇研发和卫星发射技术。 有军事专家分析,这些技术支持让朝鲜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至少提速了十年,比如其新型核潜艇的研发周期可能缩短近一半,卫星发射的成功率也大幅提升。 另一边的巴基斯坦近期操作也引发不少讨论,它一边和中国敲定 “中巴经济走廊 2.0 升级版”,计划在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新增合作项目,一边又和美国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2025 年 7 月,美国企业带着 80 亿美元资金参与巴基斯坦页岩油开发,还把巴基斯坦纺织品输美关税从 29% 降到 19%,紧接着双方又签署稀土合作备忘录,美国的技术人员已经进驻巴基斯坦的稀土矿区开展勘探工作。 军事上,巴基斯坦还从美国采购了 14 架 F-16V 战机,合同总值 13 亿美元,50 名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随后将赴美国接受专业训练。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巴基斯坦这些合作背后的现实困境。目前巴基斯坦外汇储备已经跌破 90 亿美元,仅够支付九周的进口账单,年化通胀率更是超过 25%,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普通民众生活压力陡增。 和美国的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当下的经济压力,获取急需的资金和资源。而且中巴之间的核心合作并未受影响。 在之前的克什米尔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交付的导弹成功击落印度战机,这一事件也证明了中巴军事合作的深度依然稳固,双方在装备供应、战术训练等方面的协作从未中断。 柬埔寨和俄罗斯的合作升温同样有着现实考量,2025 年 10 月的东盟峰会上,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与俄罗斯副总理达成共识,要在贸易、农业、能源等领域深化合作,为 2026 年两国建交 70 周年预热。 比如在农业领域,俄罗斯计划向柬埔寨提供优质小麦种子和种植技术,帮助柬埔寨提高粮食产量;贸易方面,双方同意简化海关流程,降低部分商品的关税,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 但这并不影响柬埔寨与中国的传统友谊,中国为柬埔寨提供的远程防空导弹、军事通讯设备等关键援助,让柬埔寨的国防安全有了坚实保障。柬埔寨还引进了中国的歼 - 7 战机,并且明确表达了采购中巴联合研发的枭龙战机的意愿。 要知道,枭龙战机性价比极高,维护成本低,完全符合柬埔寨的国防需求,相比之下,美国的 F-16 战机不仅采购价格高,后续的维护成本更是让柬埔寨难以承受,这也是柬埔寨在军事装备选择上倾向中国的重要原因。 其实这些国家的外交选择,本质上都是基于自身发展的务实之举。在国际社会中,没有永远不变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诉求,每个国家都会根据自身的经济、安全需求,调整对外合作的方向和重点。 而中国始终保持着大国风范,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既没有因为这些变化而改变自身的外交准则,也没有中断与这些国家的正常合作。 “中巴经济走廊 2.0 升级版” 的推进、中柬军事技术的持续交流,都证明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基础依然稳固。中国的实力早已不需要通过捆绑他国来证明,而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这种包容开放的态度,正是中国作为大国自信的体现。 如今,随着这些国家外交合作的调整,地区格局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比如朝鲜与俄罗斯的合作可能会影响东北亚的安全态势,巴基斯坦与美国的经济合作或许会为南亚地区的经济互动带来新变量。 而中国在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如何继续保持稳健的外交步伐,平衡好与各国的关系,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0 阅读: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