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搞“台独”的代价!民进党大佬柯建铭一边喊着“抗中”,一边让俩儿子在大陆疯狂

如梦菲记 2025-11-10 20:43:45

这就是搞“台独”的代价!民进党大佬柯建铭一边喊着“抗中”,一边让俩儿子在大陆疯狂捞金——半导体、光电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赚的钱还拿去支持他的“台独”活动,现在报应来了!大陆直接把他列入“台独顽固分子”制裁名单,禁止他和家人入境,儿子们的大陆业务全停、资产冻结,供应商断联、订单泡汤。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柯建铭这个名字,在台湾政坛可以说是响当当的人物,1951年出生的他,最早是个牙医,在新竹开诊所赚了第一桶金。   但他显然不满足于当个普通医生,1986年民进党刚成立那天他就火速入党,成了创党元老之一。   从1992年当上"立委"开始,这个人就在台湾政治圈里混得如鱼得水,连续干了十七个会期的党团总召,甚至还当过代理党主席,可以说,民进党内的大小事务,都离不开他的点头。   这个人最让人看不惯的,就是嘴上一套背后一套,台面上,他是坚定的"台独"支持者,三天两头在"立法院"里阻挠两岸经贸合作,张嘴闭嘴就是"大陆威胁台湾安全"。   他还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想把两岸的历史文化联系彻底抹掉,可私底下呢?他的两个儿子早就在大陆市场上捞得盆满钵满了。   大儿子柯韦任留学回来后,直奔上海发展,他先是搞资产管理,专门找大陆的科技和新能源项目投资,利用两岸信息差赚钱。   后来又盯上了半导体产业,入股了好几家大陆企业,还在香港设了办公点,频繁往返沪港两地谈生意,据说他管理的资产规模最高时超过十亿新台币。   二儿子柯钧耀更直接,2015年就在苏州注册了公司,专门做半导体材料和光电组件的进出口生意,还在江西设了办事处负责生产,这两兄弟能在大陆市场站稳脚跟,背后少不了老爸的人脉和政治资源撑腰。   最讽刺的是,柯建铭还会配合儿子的生意搞政治操作,2013年他突然在民进党会议上提出"冻独",说要暂时搁置"台独"主张。   当时党内一堆人骂他叛变,后来才知道,那段时间正好是柯钧耀的苏州公司要投产的关键期。   老爸这么一表态,改善了大陆舆论环境,儿子拿生产许可和供应链资源就顺利多了,他自己也曾想在南京搞房地产投资,只是因为资金纠纷没成,还被合作方发了律师函。   这种"嘴上反大陆,背地捞大陆钱"的做法,台湾网友早就看穿了,有人调侃说他"抗中是工作,赚陆钱是生活",还有人说"柯家的台独事业,全靠大陆市场输血"。   面对媒体追问,柯建铭要么死不承认儿子在大陆做生意,要么就说"生意归生意,政治归政治",把双标行为说得理直气壮。   大陆的耐心不是无限的,2022年公布的第二批"台独"顽固分子名单里,柯建铭赫然在列,制裁措施非常精准,禁止他本人和家属入境大陆港澳,限制关联企业和大陆机构合作,冻结在大陆的资产。   这一下,柯家的生意彻底垮了,柯韦任在大陆的投资项目全部停摆,资金链断裂,之前入股的企业赶紧和他撇清关系。   柯钧耀的苏州公司直接停工,手里的订单被客户取消,大陆供应商怕受牵连,连夜终止合作,仓库里的原材料也断供了,生产线彻底停转。   兄弟俩光是清理大陆业务的损失就超过三亿新台币,曾经的商业版图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制裁之后,柯建铭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2024年台湾"立法院"改选,民进党丢了多数席位,他从"多数党总召"变成了"少数党总召",政治影响力大不如前。   两个儿子被迫把业务转向东南亚和台湾本地,但没了大陆市场的规模和完整供应链,生意规模缩水严重,利润连以前的零头都不到。   以前围着柯家转的商人和政客纷纷远离,生怕被贴上"台独关联者"的标签,柯建铭算是尝到了众叛亲离的滋味。   这个案例给所有想搞分裂的人上了生动一课,你不能一边在别人的市场里赚钱,一边还要破坏这个市场的根基,大陆市场向来欢迎台湾同胞来投资兴业,但前提是你得守规矩,不能触碰分裂国家这条红线。   柯建铭和他儿子们的遭遇,就是典型的自作自受,想靠双标操作两头捞好处,最终只会落得人财两空的下场。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0 阅读:126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