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李奇微命人将报纸送一份给麦克阿瑟,结果把他气得拍起了桌子:“

且听楚楚说 2025-11-27 14:52:11

1955 年大授衔,李奇微命人将报纸送一份给麦克阿瑟,结果把他气得拍起了桌子:“马修这是想羞辱我吗?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授衔仪式隆重举行,朱德和彭德怀等十人,被授予元帅军衔。   时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李奇微在美国报纸上看到后,把报纸剪下来,派人送到麦克阿瑟家中,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身份出征,这位主导过日本投降的二战名将,彼时气焰嚣张到了极点。   他无视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断言“中国不会参战”,甚至狂言要让士兵们在圣诞节前回家,妄图“一战定乾坤”。   然而,1950年10月,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志愿军的突然参战,彻底打乱了麦克阿瑟的全盘计划。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志愿军凭借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意志,发动五次战役,将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一线硬生生打回三八线以南。   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中,以血肉之躯对抗美军的钢铁洪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汉城战役的胜利,更是让“联合国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溃败。   1951年4月,因战场接连失利且多次发表不当言论与杜鲁门政府产生严重分歧,麦克阿瑟被正式撤职,黯然返回美国。   与麦克阿瑟的轻敌冒进不同,李奇微更为务实谨慎,他很快发现志愿军“白天休整、夜晚行军”的独特战术,其机动能力远超美军对轻步兵的认知上限。   通过多次交手,他深刻体会到中国军队的强大,在回忆录中坦言:“中国军队是我见过最凶猛、最文明的敌人,他们的纪律、士气和战斗力令人尊敬,更能在极端条件下保持战斗力。”   李奇微与麦克阿瑟的关系向来微妙,两人在朝鲜战场的战略主张多次产生分歧。   麦克阿瑟迷信火力优势和战略冒进,而李奇微更重视防御体系与后勤补给,甚至针对性地制定了“磁性战术”试图牵制志愿军。   李奇微知道,即便志愿军真是什么超人,也不能不吃饭,磁性战术拖住志愿军后勤,再打起来便容易了。   此次将十大元帅名单送给麦克阿瑟,李奇微的用意耐人寻味——既是对老上级战略失误的隐性讽刺,也是一种清醒的提醒。   与麦克阿瑟的黯然离开不同,李奇微离开联合国军司令一职是升官了,朝鲜虽然重要,但再华盛顿的政客们看来,终究只是“偏师”,欧洲才是主战场。   李奇微这么厉害的角色,指挥次要战场打仗,岂不是太浪费了吗,必须升官。   于是,李奇微调任北约盟军最高司令,一时间风头无两。   他曾经是麦克阿瑟的部下,两人曾经就战争争论过多次,如今,两人总算是分出胜负了。   在十大元帅中,彭德怀排名第二,仅次于红军创始人朱德,这意味着,麦克阿瑟连中国的“二号元帅”都未能战胜,而这样战功赫赫的将领,中国还有九位。   麦克阿瑟的愤怒,本质上是一种无力的不甘,这位曾在二战中叱咤风云的名将,始终无法接受自己败给了被西方轻视的中国军队。   离开朝鲜后,他晚年多次提及这场战争,坦言对中国军队的爆发力和坚韧精神“始料未及”,而彭德怀的名字,成了他毕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事实上,1955年的授衔仪式,不仅是对十位元帅个人功勋的嘉奖,更是新中国军事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   周恩来总理此前就曾感慨,没有军衔制度,中国军队在国际军事交往中常常面临不便。   授衔后仅一年,苏联国防部长朱可夫元帅访华时,中方便派出彭德怀元帅对等接待,在外交礼仪上尽显大国军队风范。   十大元帅的成长历程,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独立自强的历史跨越。   李奇微对中国军队的高度评价,并非个例,随着十大元帅授衔消息的传播,国际社会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东方大国的军事力量。   百年屈辱史中,中国军队从未在正面战场上击败过世界顶级强国,而朝鲜战争的胜利与十大元帅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终于拥有了能在国际舞台上与强敌抗衡的军事力量,民族自信心实现了历史性回归。   这段历史深刻印证了一个真理:尊严从来不是靠妥协换来的,而是靠实力赢得的,十大元帅所代表的,是一种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内核。   从授衔仪式到如今的强军之路,中国军队始终以守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为己任,在现代化、正规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李奇微的那一份报纸,最终成为了历史的注脚。它不仅记录了一位战败者的愤怒,更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崛起。   十大元帅的精神,早已融入中国军队的血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着保家卫国、维护和平的辉煌篇章。 参考信源: 李奇微对志愿军不吝溢美,回忆录中称赞:最凶狠也最文明的敌人 2022-09-08 南阳政法

0 阅读:6

猜你喜欢

且听楚楚说

且听楚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