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时,陆小曼和翁瑞午生活很拮据,为了生存
惜芹评过去
2025-09-13 23:04:47
1949年后,陆小曼与翁瑞午住在上海巨籁达路(今巨鹿路)旧宅。这栋法式建筑,原本是陆小曼与徐志摩的婚居,如今成为两人晚年的栖身之所。晚年时,两人经济很拮据。为了生存,原本是富家子弟的翁瑞午不得不持续变卖家藏古董字画,包括其父收藏的田黄石印章、明清古墨等。1956年,陆小曼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专职画师,月薪80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倍工资),但医药开支占据收入的60%(档案存收支记录)。徐志摩前妻张幼仪通过香港账户每月汇款30美元。陆小曼自青年时期便受哮喘、胃病困扰,依赖鸦片镇痛。1949年后强制戒毒使其健康急剧恶化,1956年确诊肺气肿后需长期卧床。邻居回忆称,寓所终日弥漫中药味,翁瑞午每日清早至雷允上药房抓药,亲自煎煮川贝枇杷膏。现存华东医院病历显示,陆小曼晚年同时患有神经衰弱、骨质疏松等七种慢性病。翁瑞午的健康同样堪忧。1953年强制戒毒后出现戒断反应,几年后又确诊肺癌。病重期间,他将明代黄花梨画案赠予陆小曼(现存上海中国画院),并嘱托次女翁香光继续照料。1961年翁瑞午病逝,四年后,陆小曼随之离世,两人最终都未能摆脱病痛折磨。
尽管身体孱弱,陆小曼在艺术领域重获新生。翁瑞午的角色逐渐从翩翩公子转为文化助手。他不仅负责日常起居,更协助整理徐志摩遗稿。1954年,在郑振铎督促下,陆小曼完成《志摩日记》编纂,翁瑞午参与修复部分霉变信笺(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这种文献抢救工作,使徐志摩1931年空难时随身携带的未刊手稿得以重见天日。陆小曼虽然与翁瑞午在一起数十年,但她从未爱过翁瑞午。她曾向王映霞坦言:「我与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赵家璧在回忆录中记载:「翁瑞午对陆小曼的照顾无微不至,但小曼始终将志摩遗物置于床头。」1963年陆小曼致信陈从周时写道:「瑞午虽伴我三十余载,然志摩之影未尝一日离我心。」王映霞探访笔记提到,二人餐桌常见青菜豆腐,却坚持使用徐志摩遗留的银制餐具。翁瑞午自然是知情的,但他不在意。陆小曼临终前完成两项文化使命:1964年将徐志摩《西湖记》手稿捐赠北京图书馆;遗作《徐志摩诗选》于1983年出版。翁瑞午次女翁香光遵父遗愿照顾陆小曼至终。如今巨鹿路旧宅虽已不存,但那些抢救下来的手稿、凝聚病榻心血的画作,仍在诉说着历史洪流中未被湮没的文化微光。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