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车队在纽约被迫为特朗普车队让路。9月23日,正在美国纽约参加第80届联合国大会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被曝光因为要给特朗普的车队让行,不得不下车徒步走出被封锁的街区。 马克龙在纽约街头的这场尴尬,本质上就是美国用最直白的方式给“不听话”的盟友上了一课,所谓的西方盟友平等,在霸权逻辑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事情的来龙去脉得从第80届联合国大会的核心议题说起。当地时间9月22日,在沙特召集的落实“两国方案”国际会议上,马克龙当众宣布法国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还直言“和平的时机已到,我们不能再等待”,强调必须停止加沙的轰炸和屠杀。 这不是孤立的表态,当天安道尔、比利时等多国跟进承认,加上此前的英国、加拿大,西方世界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形成了明确的浪潮,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认可巴勒斯坦国的地位,安理会五常里只剩美国孤零零地站在对立面。 对美国和以色列来说,这无疑是公开的“挑衅”。特朗普政府直接将法国的举动定性为“对哈马斯的奖励”,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的表态毫不掩饰不满。 以色列的反应更加强硬,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社交媒体上怒称“不会有巴勒斯坦国”,还放话要提交在约旦河西岸“建立主权”的提案,甚至有外交官透露以色列正计划通过关闭法国驻耶路撒冷领事馆等方式实施“报复”。 而马克龙选择在纽约联大期间高调表态,等于在国际舆论的聚光灯下,给了美国主导的中东政策一记响亮的耳光。 矛盾的爆发点很快就来了。当地时间9月22日,马克龙的车队在纽约街头被拦停,理由是特朗普的车队即将经过。 按照联合国峰会的安保惯例,东道国美国本应负责国家元首在联合国总部之外的行动保障,国家元首级别的安保需求通常会提前协调到位,这种临时拦停并拒绝通融的情况极为罕见。 现场视频清楚地显示,马克龙下车后亲自和纽约警察交涉,脸色相当难看,但警方根本不为所动。 被逼到份上的马克龙当场拿出手机给特朗普打电话“吐槽”,直言“我这会儿正在大街上等着,因为要给你让道”,可即便如此,放行的指令依旧没有到来。 最终的画面充满了讽刺:身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领导人、欧盟核心国家的总统,只能无奈地徒步穿过封锁的街区,周围的围观者纷纷拍照录像,尴尬写满了整个过程。 这一幕被曝光后,国际舆论立刻炸开了锅,嘲讽声直指“美国优先”原则的霸道——即便在多边外交场合,其他国家的元首也得给美国领导人“让道”。 更耐人寻味的是时间线的巧合:拦停发生在马克龙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当天,这种“即时性回应”很难让人相信只是单纯的安保意外。 联大的安保规则早有明确规定,联合国警卫和安全处负责总部场地内的安全,东道国和东道市当局负责总部之外的人员行动安排,对于国家元首的保护有专门的协调机制,需要各国提前跟美国国务院对接。 马克龙作为法国总统,参加联合国大会的行程必然是提前报备过的,路线也该是跟美方协调好的,怎么偏偏就在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之后,“恰巧”跟特朗普的车队撞上了?而且撞上之后,受委屈的还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是一次带有明确态度的“敲打”,用最接地气也最伤人的方式,让马克龙为自己的“越界”付出代价。 这场街头尴尬背后,是美国对盟友的强势管控逻辑。长期以来,美国在西方阵营内部向来以“老大”自居,盟友的外交步调必须与自己保持一致,尤其是在中东这类核心利益区域。 法国此次带头挑战美国的底线,联合多国形成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浪潮,等于动摇了美国和以色列在中东的战略根基。特朗普政府虽然没有公开承认是“报复”,但用这种“小动作”传递警告,既能发泄不满,又不至于引发外交层面的正面冲突,堪称霸权主义的典型操作。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用类似方式施压盟友。但在联合国大会这样的多边舞台上,用如此直白的方式让他国元首难堪,还是突破了外交礼仪的底线。 马克龙的遭遇也让其他西方国家看清了现实:所谓的“盟友关系”,在涉及美国核心利益时根本不堪一击。而对马克龙来说,这场徒步不仅是个人的尴尬,更是法国试图在国际舞台展现独立外交姿态时,被霸权狠狠压制的缩影。 说到底,纽约街头的这一幕,就是霸权逻辑的生动注脚:你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但前提是不能违背我的意志,否则就用最直接的方式让你明白谁才是真正的主导者。马克龙的徒步背影,与其说是个人的尴尬时刻,不如说是多边主义在霸权面前的无奈写照。
马克龙可能怎么也没想到特朗普的报复来的会如此快吧!法国总统马克龙刚宣布完承认巴
【27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