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告诉特朗普,乌克兰武装部队在过去一个月内解放了360平方公里的乌克兰领土。 乌克兰总统表示:“我将向总统先生及其团队通报战场上的情况。我们的士兵本月解放了360公里,包围了1000名俄罗斯士兵。” 此时美俄刚在沙特达成四点共识,欧洲盟友与美国裂痕加深,战场态势的每一个数据都可能影响谈判桌上的筹码。 从战场实际来看,这360平方公里的解放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乌军近期在多个战线持续突破的集中体现,与美国战争研究所观察到的“乌军在苏梅州北部和波克罗夫斯克附近推进”的态势完全吻合。 这些收复的土地看似面积不大,却精准打击了俄军的薄弱环节。俄军此前宣称“夏季攻势占领数千平方公里”,但实际控制的多是农田、树林等战略价值较低的区域,真正的交通枢纽和城镇仍在反复争夺。 乌军此次解放的区域很可能包含关键的战术节点,比如类似库尔斯克州苏贾镇那样的后勤中转站——2024年8月乌军曾因控制苏贾镇大幅缓解前线后勤压力,此次360平方公里的突破或许复制了这种“攻敌必救”的战术逻辑,通过切割俄军补给线迫使前线部队收缩。 而“包围1000名俄军”的战果,也与多布罗皮利亚地区乌军“包围和俘虏大批俄军”的战例形成呼应,印证了乌军在局部战场已具备集中优势兵力的能力。 泽连斯基的通报更有一层向特朗普施压的深意。自2025年2月美俄在利雅得会谈后,特朗普政府明显倾向于推动“部分停火”,甚至提出“无条件停火”提议,这让未被纳入谈判的乌克兰陷入被动。 对泽连斯基而言,必须用实实在在的战场进展证明乌军仍有战斗力,才能避免美国单方面出卖乌克兰利益。 要知道,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诉求是尽快结束冲突,并不在意乌克兰是否能收复全部领土,若乌军表现出颓势,美国很可能加速切断军援并施压基辅接受妥协。 360平方公里的战果恰是最有力的“谈判筹码”,既回应了美国对军援成效的质疑,也向俄罗斯展示了乌军持续作战的底气。 从装备与战术支撑来看,这样的进展离不开乌克兰近期强化的本土军工能力与西方援助的结合。 泽连斯基曾宣布2025年计划生产3万架远程无人机,这些装备已大量投入战场,用于打击俄军指挥所、通讯设施和补给车队,为地面部队推进扫清障碍。 同时,乌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积累的“静默战术”经验也发挥了作用——通过隐蔽兵力集结、干扰俄军情报判断,实现局部战场的突然突破,这与此次包围千名俄军的战术逻辑高度一致。 不过客观来看,乌军的优势仍属局部,俄军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等地区仍控制75%以上的区域,双方整体仍处于消耗战僵局。 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的通报也暗含对欧洲盟友的“喊话”。随着美欧在对乌政策上出现几十年来最大裂痕,欧洲国家虽重申支持乌克兰,却因能源危机和通胀压力渐显疲态。 360平方公里的战果能向欧洲证明,乌军并非“无底洞”,持续援助仍能换来战场回报,从而巩固西方援乌联盟。毕竟对欧洲而言,若乌克兰战败,其东部边境将直面俄军压力,这是多数欧洲国家无法接受的后果。 但这场局部胜利的局限性也同样明显。俄军虽在局部受挫,但仍掌握远程打击主动权,其“伊斯坎德尔-M”导弹和“锆石”高超音速导弹能持续打击乌军后方设施,而乌军自研的“火烈鸟”“游隼”等导弹尚未形成规模化战力,且生产设施多次遭俄军摧毁。 更关键的是,美国对乌军援的本质是“拱火自肥”,31个州的军工企业通过援乌获利,若特朗普认为停火更符合美国利益,援助随时可能缩水。泽连斯基恐怕比谁都清楚,360平方公里的解放成果,能否转化为谈判桌上的实际利益,最终仍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从历史经验看,俄乌冲突中的类似战果往往昙花一现。2024年8月乌军曾控制库尔斯克州超1000平方公里领土,但俄军随后调集兵力反攻,至2025年2月已收复64%的失地。 此次360平方公里的区域能否守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军是否会从其他战线抽调兵力回援。而“包围1000名俄军”的后续发展也充满变数——若俄军选择牺牲这部分兵力固守核心区域,乌军的战术胜利恐难转化为战略突破。 说到底,泽连斯基向特朗普通报的战场数据,是俄乌冲突“以打促谈”逻辑的生动体现。 在美俄主导谈判、乌克兰被边缘化的当下,360平方公里的解放区域和千名俄军被围的战果,既是乌军争取生存空间的呐喊,也是向外部世界证明“乌克兰仍有一战之力”的最后筹码。 但只要美国的战略诉求未变,俄罗斯的战场优势未倒,这样的局部胜利终究难以改变冲突的整体走向,和平的真正到来,恐怕还需要更复杂的利益平衡与力量博弈。
泽连斯基告诉特朗普,乌克兰武装部队在过去一个月内解放了360平方公里的乌克兰领土
天天纪闻
2025-09-24 12:44: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