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阿根廷突然放大招   将大豆出口税从26%降至零,豆油和豆粕出口税也从

天天纪闻 2025-09-24 11:45:00

9月23日阿根廷突然放大招   将大豆出口税从26%降至零,豆油和豆粕出口税也从24.5%归零,原本到12月31日到期的税率,现执行至10月31日,仅这49天,阿根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说白了,阿根廷这49天的零关税大招,根本不是什么商业策略,纯粹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救命急招”,而背后瞄准的核心,就是占其大豆出口80%以上份额的中国市场。   毕竟眼下的阿根廷,早就被外汇储备和经济压力逼到了墙角,不抓住中国这个最大买家,别说经济复苏,连基本的汇率稳定都撑不住。   先看阿根廷的处境有多棘手。米莱政府虽然之前靠紧缩政策稳住了通胀、搞出了财政盈余,但好景不长,一连串“黑天鹅”直接把农业这个经济支柱砸懵了。   芝加哥市场的大豆价格八个月跌了73美元/吨,全球美元走强又让农产品换汇收益大打折扣,偏偏巴西雷亚尔还在贬值,间接导致阿根廷比索相对升值,这下连最基本的价格竞争力都没了。更要命的是,阿根廷央行的净外汇储备至今还是负数,想稳住汇率只能靠变卖资产,前段时间刚打算把9000公里国道私有化换钱,就知道外汇紧张到了什么程度。农业生产者更是撑不下去,Los Grobo这类行业巨头都开始违约付不起票据,农村联合会早就天天喊着要降税,再不救市,整个农业产业链都可能崩掉。   刚好10月阿根廷国会要中期选举,外汇崩了、农民闹了,选票肯定保不住,这时候给农业出口松绑简直是必然选择。   7月刚把大豆出口税从33%降到26%,结果根本不够,这次干脆一步到位砍到零,连豆油、豆粕的24.5%税率也全免,说白了就是用财政税收的让利,换农产品快速变现的美元。   而且政策特地设了两个限制:到10月31日截止,或者出口额到70亿美元就停,这更能说明阿根廷的急功近利——不求长期市场,就求这一个多月里赶紧榨出一批美元,先把眼前的汇率危机和选举压力扛过去。   而这一切的关键,必须靠中国接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的采购量直接决定南美国家的农业收益,阿根廷自然拎得清。   今年巴西已经靠着港口优势和稳定供应,把对华大豆出口冲到了4200万吨,占了中国进口的62%,阿根廷要是不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很快就会被巴西甩开更远。   更现实的是,中国市场的需求刚好能接住这波货——国内12月到明年1月本来就有大豆供应偏紧的预期,阿根廷零关税后,进口成本直接下降,中国的粮油企业没理由不趁机补库存,这种供需匹配简直是给阿根廷送来了“救命稻草”。   所以这波操作看着突然,其实是精准踩在了自身困境和中国市场需求的节点上,每一步都是冲着“换美元、稳选举、保农业”来的。   至于美国大豆会不会跟着有动作,答案大概率是“想动却动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阿根廷抢市场。不是美国不想争,而是今年的美豆早就丢了竞争资格。   美国农业部9月的报告说得明明白白,2025年美豆对华出口订单是零,这可是二十年头一遭,往年同期至少有200万吨订单入账。   爱荷华州的豆农仓库里堆满了新豆,只能露天堆放,第三代农民都喊着“从没见过中国一单不下的局面”,这时候就算想降税,也得先解决根本的贸易障碍。   问题的核心在于,美豆失去中国市场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地缘政治和贸易政策把路走死了。特朗普政府之前高调要求中国把大豆采购量提四倍,结果没谈拢反而激化了矛盾,中国企业直接暂停采购,转而把订单全给了巴西、阿根廷这些南美国家。   更要命的是美国农业自身的硬伤:生产升本高、物流成本降不下来,就算现在跟风降税,价格也拼不过南美——巴西大豆早就靠着低成本运营和现代化港口形成了稳定优势,阿根廷零关税后更是直接把价格差拉到了极致,美豆根本没有性价比可言。   而且美国农业的结构性问题已经积重难返。过去太依赖中国市场,2018到2024年平均28%的美豆都销往中国,占了总出口的60%,现在订单没了,整个产业链都陷入被动,农产品出口逆差今年都要突破495亿美元了,创了历史新高。   就算美国豆农想抢回市场,也得先等政策松绑恢复对华谈判,但白宫至今没给实质回应,光靠行业协会喊口号根本没用。   更现实的是,市场一旦转向就很难逆转,中国已经和巴西签了长期采购协议,阿根廷这波零关税又巩固了南美供应体系,美豆想插进来,至少得等下一个种植周期,短期内只能干着急。   所以说到底,阿根廷这49天的零关税是“绝境求生”,瞄准中国市场精准发力;而美国大豆就算想跟进,也被自身政策和市场格局捆住了手脚,短期内根本动不起来。这波操作里,阿根廷赌的是“快速换汇保生存”,中国赚的是“低成本补库存”,只有美国豆农成了最无奈的看客。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