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巧了,韩国突然也缺大豆;特朗普:我这有,你要不? 韩国江原道40多家豆腐厂快要停产了,原因很直白,做豆腐的大豆库存见了底。 这边韩国人着急吃不上嫩豆腐汤,太平洋另一半的特朗普也许高兴的笑出声了吧,毕竟前几天还在发愁怎么让中国买自己的大豆,韩国的“及时雨”就下下来了。 这事儿看着像巧合,其实是韩国农业政策卡了壳,撞上了美国的政治算盘。 豆腐在韩国可不是普通食材,从早餐的嫩豆腐汤到街头的煎豆腐,再到发酵的豆腐渣酱,几乎家家户户都离不开。 然而,撑起这份日常的大豆,韩国自己种的连3%都不到,几乎全靠进口。这次危机表面是库存没了,根子其实早埋在了韩国的农业政策里。 这些年韩国政府一直想提高大豆自给率,一边鼓励农民扩大种植,一边收紧进口配额,想着能保护本土农业。 可现实是,韩国的农场大多是小户经营,平均下来一户也就种一两公顷地,而且农村劳动力早就老龄化了,年轻人都往城里跑,根本没人愿意种大豆。 而且本土大豆的价格比进口的贵出近两倍,豆腐厂用国产大豆做原料,成本直接翻番,中小企业根本扛不住。 说白了,政府想两头讨好,既想让农民有钱赚,又不想让企业倒闭、消费者买单,结果两头都没顾上。 进口配额用完,国产大豆又接不上,豆腐厂自然就陷入了“无米下锅”的窘境。 现在首尔超市里的豆腐价格已经涨了六成多,不少餐馆干脆把豆腐菜品从菜单上划掉了,连江陵市传承几百年的古法豆腐手艺,都面临断代的风险。 这已经不是韩国第一次因为食材慌神,之前的泡菜危机也是一个路子,本土产量不够,进口又卡脖子,最后只能靠紧急采购救场。 就在韩国企业被成本逼到墙角时,大洋彼岸的特朗普正盯着自家的大豆发愁。 过去中国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一年能买走美国一半以上的出口量,可2025年以来,中国彻底转向了巴西和阿根廷,从5月到9月,美国一粒大豆都没卖给中国。 这一下,美国豆农仓库里堆了1600多万吨大豆卖不出去,中西部那些大豆主产区的农民收入暴跌四成,不少人都快破产了。 这些产区可是特朗普的票仓,农民的不满情绪直接关系到他的大选前景。所以特朗普急着给豆农找下家,先是给中国喊话,愿意降关税换大豆订单,没等来回音,就把目光投向了韩国、日本这些盟友。 10月19日韩国媒体就报道,美国已经明确要求韩国扩大大豆进口,把韩国当成了替代中国的出口市场。 韩国其实早就大量买美国大豆,之前有三成多的进口都来自美国。但这次美国的“好意”,韩国接起来却很烫手。 一方面,美国大豆因为运输成本上涨,价格已经没了优势,巴西大豆反而更便宜,韩国今年从巴西进口的量已经占到了七成以上。 另一方面,韩国也怕彻底被美国拿捏,要是把大豆进口的宝全押在美国身上,以后美国再拿关税或者安全问题施压,韩国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可韩国的处境由不得它挑三拣四。作为美国的盟友,安全上离不开美国的庇护,经贸上自然也得有所妥协。 而且现在豆腐危机已经引发了连锁反应,不光豆腐涨价,大酱、酱油的价格都跟着涨,食品通胀率在亚洲都排到前列了,老百姓的抱怨声越来越大。 政府没办法,只能紧急出台对策,一边动用储备资金从阿根廷买大豆,一边给企业发进口补贴,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有网友说,这哪是豆腐危机,分明是把自己的餐桌主动权交到了别人手里。这话没说错,韩国的困境本质上是“小国家大需求”遇上了“全球供应链博弈”的必然结果。 耕地少、劳动力不足,导致农产品自给率低,只能依赖进口;为了保护本土农业,又搞出僵化的配额政策,反而让供应链更脆弱;再加上地缘政治的捆绑,想在国际市场上自主选择都难。 特朗普显然看准了这一点,他给韩国递来的不是救命的大豆,而是带着政治条件的“人情”。 帮韩国解决豆腐危机,既能给美国豆农一个交代,稳住票仓,又能进一步绑定美韩关系,可谓一举两得。 而韩国就算知道是陷阱,也只能硬着头皮接,毕竟餐桌上的需求等不起,政治上的平衡也破不得。 现在韩国政府已经在考虑追加大豆进口,虽然没明说从哪买,但看美日之前的贸易协议,答案其实很明显。 这场看似巧合的供需对接,早就被政策和政治算计算好了结局。一块小小的豆腐,折射出的是小国在全球化中的无奈,也是大国博弈下的民生缩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原料告急!韩国人要吃不上豆腐了? 2025-10-23 10:34·极目新闻


用户13xxx05
美豆可是转基因品种!中国买美豆是做饲料,你让韩国买去做豆腐?真有你的,和养猪一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