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可能想不到,自己绞尽脑汁从中国台湾地区“抢”来台积电,到最后竟然白忙一场,此外曾大言不惭的张忠谋也受到了教训。 特朗普费尽心机把台积电从台湾挖到美国,本以为是瓦解对手产业链的妙招,如今却成了笑话。 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工厂的稀土库存只够撑三十天,5纳米芯片产能跟着掉了三成,苹果的订单都开始推迟交付。 而曾放言“大陆半导体无能为力”的张忠谋,也不得不面对自己种下的苦果,曾经的技术傲慢在基础资源面前不堪一击。 2020年,特朗普亲自出面游说台积电,又是许补贴又是给政策,把“抢来”台积电当成自己的政绩反复炫耀。 在他的推动下,台积电先是砸下一千六百五十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建厂,2025年3月又追加一千亿美元,号称要建“不依赖亚洲的芯片基地”。 当时美国媒体一片欢呼,觉得这步棋掐住了全球芯片产业的命脉,可没人提一句,这个看似完美的布局,从根上就缺了“地基”。 特朗普只盯着台积电的先进制程技术,却忘了半导体产业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芯片造得再精密,也离不开稀土这种不起眼的材料。 台积电每年要用掉三千吨稀土,近九成六都得从大陆进货,尤其是3纳米、5纳米这些高端芯片,必须用纯度极高的重稀土,比如镝和铽,全球几乎只有大陆能稳定供应。 这种稀土用量不多,一片晶圆也就用几毫克,却是提升芯片性能的关键,少了它,芯片良率能从九成多跌到五成出头。 美国不是没想着补稀土的短板。这两年赶着建了三座冶炼工厂,把全球精炼产能占比从1.2%提到了7%,还计划明年底冲到25%。 可实际情况是,美国挖出来的稀土矿石,后端的萃取分离还得送到中国四川来做,本土根本没有能量产高纯氧化物的能力。 就算新建的工厂号称能产磁性材料,要么负债高、产能利用率不足三成,要么过不了国防部的认证。 更关键的是成本,美国本土冶炼加工的成本比中国高两倍多,光环保处理和劳动力开支就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根本没法和大陆竞争。 张忠谋的处境比特朗普更尴尬。这位台积电创始人早年在硅谷峰会上公开说“大陆再多钱也做不出高端芯片”,接受采访时甚至放话“若想扼杀大陆半导体,他们无能为力”。 可他忘了,台积电自己的命脉早就和大陆绑在了一起。大陆是台湾芯片最大的买家,吃掉了他们三成的芯片出口,2024年光芯片贸易就给台湾带来了上千亿美元的顺差,要是没这笔收入,台湾整体贸易得是七百亿美元的逆差。 张忠谋当年说断供就能拿捏大陆,可真到了资源卡脖子的时候,台积电先慌了神。 2025年10月9日大陆出台稀土管制新规,第一次把“0.1%规则”摆上台面,只要产品里含的中国稀土成分超这个数,或者生产时用了中国技术设备,出口就得拿许可。 这个标准精准戳中了台积电的命门,他们的高端芯片稀土占比远超标线,想绕都绕不开。 之前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还说“稀土来源已经多元化”,真到了库存见底,才发现欧美日的供应商要么纯度不够,要么根本没产能,所谓的“多元化”就是句空话。 民进党当局在这事儿里的角色更不光彩。为了讨好美国,他们全程推着台积电往外搬,把这个占台湾出口三成的支柱产业当成了政治筹码。 台积电迁走的不只是工厂,还有上百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台湾半导体产业链已经出现空心化的苗头。 2025年上半年,台湾半导体相关企业营收降了一成多,不少依赖台积电的中小企业开始裁员,这些代价最终还是普通民众买单。 国台办在10月22日的发布会上说得很实在,这种“献厂”媚美的做法,本质上就是在损害台湾自己的利益。 现在台积电的日子不好过,亚利桑那工厂眼看要停工,台湾本土的先进制程产线也没好到哪去,高纯铽库存只够撑三十七天。 有消息说他们正在通过第三方企业申请稀土出口许可,当初费尽心机搬去美国,如今还是得回头求合作。特朗普当年的“抢厂”大计,没瓦解别人的产业链,反倒把自己的布局搅成了一锅粥。 这事儿说到底,是政治干预错配了市场规律。半导体产业的核心从来不是单靠技术或者资源,而是整个供应链的协同。 美国有光刻机,却没稀土加工能力;台积电有技术,却没资源自主权;民进党当局有政治野心,却没护住产业根基。张忠谋的傲慢和特朗普的短视,本质上都是没看懂这个基本逻辑。 两岸的半导体产业本就互补,大陆有资源和市场,台湾有技术和产能,之前的合作让双方都受益。 现在被政治硬生生拆开,受损的是两边的企业和民众。网友说得挺实在,产业链不是棋子,靠政治手段强扭,迟早得付出代价。 信息:台积电美厂稀土不够用?国台办:与大陆相向而行是正道 2025-10-22 19:40·参考消息
